中国经济软着陆了吗?如何看待其前景?追溯答案的最简明路径可能是软着陆的模式探讨,尤其当其与美国"以贱为生"复苏逻辑形成鲜明对比的时候。
久违了,复苏的全球经济。
当次贷渐行渐远,经济迎来重生,讨论一切之前,必须首先对读者开宗明义的是:廉价资产永远是抵御经济和金融事件的最佳选择,就算复苏时刻也不能例外。
新年伊始,佐证中国经济软着陆的信息层出不穷。
电监会刚公布报告称,2012年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5.5%,预计2013年全社会用电量增速有望达到9%以上。而用电量一向为经济的领先指标,提示中国经济已软着陆并回升势可期待。
2012年四季度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增幅在连续七个季度放缓后首次回升至7.9%;全年增速7.8%,超出年初设定7.5%的目标。且国家统计局局长预计,2013年将延续上升势头。
欢迎好消息!但千万别忘了多看一眼好消息的背后:中国靠什么拉动经济?
投资、消费、进出口三驾马车,让我们先看进出口吧。
中国官方媒体《经济参考报》报道,中国出口大省2013年纷纷调降出口目标,从去年的8%-10%降至5%,甚至包括去年唯一达成外贸增长目标的广东。台湾主流媒体就此打出了一个不友好的"惊悚"标题,《中国外贸有多惨,增长目标今年要腰斩》。
贸易头马脚力不济,重担只能落在投资和消费的肩上,而其中房地产和基建一直是挑大梁的主角。这两位主角如何唱好"软着陆"大戏?不妨看看它们过去13年的表现。
2000年到2008年是全球经济扩张期,也是泡沫酝酿期,期间中国房价攀升,投资增势迅猛,尤其是2005年以后;2008年次贷危机来了,全球性的房地产泡沫退潮,房价回落,中国房价则逆市走高,伴随四万亿刺激政策,海量货币扩张的财富虚胖藏身其后;2012至今,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从显山露水到暂时尘埃落定。美国房市终于走出阴霾,而中国房地产路在何方?恐怕将走向更高。
是的,我说的是更高,至少在美国货币政策扭转之前。这既是潮流趋势,也是宏观选择。
某种意义上,中国经济的软着陆,就着陆在"以贵为生"的大路上。经济要增长、贸易正脚软,对房地产和基建两位主角,只能是向"更高"要生存,向"更贵"要发展,这事关中国就业增长、GDP扩张、内需拉动。
诚然,正如中国国务院参事夏斌尖锐指出的那样,中国经济面对严重的结构失衡问题,譬如"近10年来投资、消费、净出口比例严重失衡。2003-2011年GDP增长中年均约50%来自投资推动,消费特别是居民消费占GDP的比重严重偏低,从2000年的46.4%一路下滑,到2010年仅为33.8%,竟下滑了12.6个百分点。"
但治理"投资大头症",恐怕直接后果就是结构性的增长减缓,搞不好,就是所谓的"硬着陆"了。
所以一边强调调整的重要性,而另一方面"以贵为生",恐怕已经是中国经济"软着陆"的现实选择了。
让我们看两组数据。
中国国家统计局和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公布,1月中国非制造业PMI微幅升至56.2,创下五个月高位。其中土木工程建筑业新订单指数再创新高,意味着近期基础建设投资需求仍会继续增长。
而渣打(2888.HK:?行情)每季向30家中国开发商的调查发现,在需求强劲、减价及市场气氛转变带动下,中国内地多个城市的住房价格正在上升,18家开发商表示有意于未来三至六个月购买土地。此外地方政府也增加土地供应,土地流拍的情况也持续减少,预期未来数月房地产开工量将增加。因此渣打指出,中国内地房地产市场复苏动力正在积聚,开发商已开始重回土地市场,并拟今年增加开工量;目前市场已见到房价温和上升的迹象,行业板块正在整固。
路透12月初援引消息人士透露,中国领导层在制定2013年经济规划时可能仍会将增长目标定为7.5%,并允许通过增加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来抵消出口需求疲弱的影响。
不管是结构调整中的过渡,还是迫于现实的无奈,房地产和投资正时刻准备为软着陆扛鼎,这与美国走出的次贷危机后复苏之路截然不同。?美国式"以贱为生"也许美国的道路该被概括为:以"贱"为生,房"贱"、利率"贱"。
面对次贷冲击,美国的选择不是力挺房价,而是着力修正银行财务报表;不是扩张货币,而是从低利率和财税政策刺激需求,从消费和就业提供支撑。
而其持续的QE有效的将利率推低并维持在零附近,有效地配合存款准备金支付利息等政策抑制货币扩张,通胀波澜不惊。低利率、以贱求生,以贱刺激需求的政策,让曾经的病灶-房地产经过四年,蜕变成美国经济"软着陆"并再起飞的机坪。
1月底CNBC《房价涨幅六年最大 显示经济在复苏》报道称,房贷利率盘旋于历史新低,推升美国不动产需求,甚至超越了目前的市场供应能力,不仅成为美国房价继续攀升的信号,也成为美国经济进一步扩张的巨大推动力。
1月29日公布的史坦普/凯斯席勒房价指数显示,去年11月全美20大城市房价同比涨5.5%,高于前月下修后的涨4.2%,创2006年8月来最大涨幅;11月房价经季节调整后环比则攀升0.6%,让全球投资者无法抵抗廉价美国资产的诱惑。
此外,美国劳工部公布1月新增15.7万个就业岗位,11月及12月新增就业岗位均上修,比原先公布的高出12.7万个,换言之,2012年的就业市场情况比稍早公布的显得更稳健。
再看看美国的制造业吧。供应管理协会(ISM)公布,美国1月制造业活动指数升至53.1,高于12月的50.2,为去年4月以来最高,这显示制造业有望继续支撑美国经济。
这些强劲数据激励美股上涨,道琼工业指数触及2007年10月中以来高位,标准普尔指数亦升至五年高点。
路透援引加州州立大学Channel Islands分校经济学教授Sung Won Sohn指出:"显然美国经济具备前进动能,经济引擎的多数活塞都在运作,指向经济将持续增长。"
与此同时,美元也在迎接难得一见的复兴,短短三个月美元兑日圆出现15%的涨幅。路透报道称,反弹不仅植根于页岩气革命带给美国的能源独立性,更缘于由此而来的美国贸易逆差日益改善、以及经济的出众表现。
贝莱德投资研究所首席策略师Ewen Cameron Watt称,无法预测美元多头市场的确切时间,但可能就在未来五年。
未来五年对于中国呢?古人云"一张一弛文武之道",收缩是扩张的前提。你见过大潮一波波冲向更高,但你见过永不落的大潮吗?太大,恐怕就是海啸了。
摩根大通在最新报告中指出,投资过去20年成为刺激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未来恐怕难以发挥类似作用,与内需增长的大幅脱节恐怕让投资迟早面对高处不胜寒的境地。
中国软着陆了吗?现在回答恐怕还为时过早,速度不代表一切,虽然中国部分省市下调经济增长目标,不再盲目追求高增长,但经济结构调整任重道远,一切仍有待观察。(完)yanina.zhao@gmail.com
作者毕业于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及北大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曾任路透社北京记者站中文组组长,现旅居美国旧金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