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事务所简介 | 业务领域 | 专家顾问团队 | 专家咨询 | 收费标准
  政策法规 | 诚聘英才 | 博睿财税讲堂 | 基础会员服务须知
最新公告:
站内检索: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财税新闻新闻聚焦

警惕中国产业“空心化”陷阱

2006-02-28 文章来源:蔡劲松 信息提供: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中国的产业“空心化”了吗?有人或许会提出疑问。但遗憾的是已有许多迹象表明,这正在成为现实。

  有事实为证:2005年10月25日,我国最大的工程机械制造企业徐州工程机械集团有限公司,被美国凯雷投资集团以3.75亿美元(约合30亿元人民币)的价格收购了85%的股权。而全球最大的机械设备制造商———美国卡特彼勒公司正在中国展开一场并购扩张风暴,中国机械制造业的龙头企业几乎都被列入其并购计划中。德国博世公司收购了我国油嘴油泵行业的排头企业———江苏无锡威孚有限公司;而在轴承行业,全国首家上市公司———西北轴承股份有限公司,在与世界第三大轴承公司德国FAG公司合资两年后,合资公司变成了德方独资企业……

  类似的外资企业在完成与中国企业先“合资”,再“并购”,然后“独资”的案例不胜枚举:英国BP,德国巴斯夫、拜耳、西门子,日本三菱、日立、松下……一个个威名赫赫的公司已经开始“丢掉”中国的合作伙伴而在中国“自立门户”。这种并购往往是廉价和掠夺式的,他们要求的是:绝对控股,拥有并限制使用原中国品牌,拒绝接受不良资产……

  更可怕的是:跨国巨头不仅仅是要占领中国市场,而是要从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的角度在中国整合市场和资源,从根本上消灭其潜在的竞争对手———中国机械和装备制造业。跨国巨头力图通过大规模投资取得在新兴产业和高技术领域的领先地位,并依靠巨额资金和技术投入形成竞争优势,将给中国本土工业筑起难以克服的“产业进入障碍”。

  一个国家的装备制造业在产业体系中举足轻重。近几年我国的装备制造业正处在升级换代的关键时期,也正呈现出产业效益好转和市场拓展的良好态势。而且,我国的产业结构调整和科技创新所依靠的也正是装备制造业。笔者认为,如果一味地“出让”这些基础产业,那么,我国的基础工业将出现“空心化”趋势。

  我们还应该清醒地看到,跨国公司向中国转移的制造业大多处于价值链的低端,中方参与生产的只是价值链中技术含量低、适合大规模组装的部分,这种移植的制造业完全受制于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发展的基础十分脆弱,很难孕育出现代化的中国产业。

  近十多年来,我国的外向型经济格局由于只是占领了世界制造产业的低端,虽然“中国制造”的名声在外,但是,在以资源消耗、环境破坏、低成本人力资源为代价的同时,我们所换来的仅仅是财富的“空心化”,以及没完没了的“贸易摩擦”。

  因此,如果我们一味地“外资并购崇拜”,而看不到跨国巨头对本地财富的“空心化”转移,仍然以出让市场、出让土地、出让低成本劳动力等资源,给予远高于本地企业的优惠政策条件来“招商并购”,则未来我们的产业“空心化”趋势将不可避免。 

关于本站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网站管理 | 微信管理 | 博睿讲堂管理
Copyright©2006-2022 河北博睿宏税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信息产业部备案/许可证编号:冀ICP备19003918号
冀公网安备13010202003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