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云跌落神坛?蚂蚁作出两项关键决定,电商行业也迎来“大地震”
从来没有什么马云的时代,只有时代中的马云。
关注科技圈的朋友都知道,这是今年9月份《人民日报》第一次公开评论马云;随后是在12月11日,《人民日报》再次就社区团购“痛批”互联网巨头不应“惦记着几捆白菜的流量”;最近的一次则是12月25日,《人民日报》再评阿里巴巴被立案调查,称:“互联网行业从来不是、也不应该成为反垄断的法外之地。”
打开百度APP,查看更多高清图片
很显然,马云已经跌落了神坛。虽然马云早在去年9月份就已经正式宣布“退休”,但是不论是国人,还是相关监管部门都有一个共识,那就是马云依然是阿里巴巴、蚂蚁金服的实际掌控人。
所以在大家眼中,马云应当,也必须对于蚂蚁集团的“暴雷”和“与小民争利”的社区团购业务负有主要责任。
那么对于此,马云是怎么应对的呢?
蚂蚁作出关键决定
首先是蚂蚁金服,近日蚂蚁接连作出了两项关键决定。
第一项关键决定:主动下架全部互联网存款产品。
12月18日,支付宝正式下架全部互联网存款产品,目前仅对已购买用户可见。对此,蚂蚁集团的回应是,根据监管部门对于互联网存款行业的要求,主动下架全部互联网存款产品。
随后造成的连锁效应是,紧随支付宝之后,腾讯理财通、携程金融、陆金所等各大平台纷纷下架互联网存款产品。
第二项关键决定:主动下调花呗额度。
根据《中国青年网》报道,近日不少网友反馈,继下架互联网存款产品之后,支付宝花呗的额度被大幅度下调。有的被下调至3000元,有的花呗额度更是直接下降了一半。
而下调花呗额度的目的很明显,就是减小“30亿变3000亿”的百倍杠杆。
对此,造成的连锁效应是,腾讯旗下的“微粒贷”额度将于2020年12月26日下调至20万元,暂不清楚是否会对京东白条等其他同类产品造成影响。
需要知道的是,根据蚂蚁集团发布的财报显示,互联网存款产品是蚂蚁集团的主要收入来源之一,而花呗类属于消费贷款,也是蚂蚁金服的主要收入来源之一。
所以,如果从这方面来看,蚂蚁这两项关键决定可谓是“诚意满满”,说一句“马已经服”也不为过。(近一段时间,“蚂蚁金服”也被网友调侃为“马已经服”。)
电商行业也将迎来“大地震”?
根据阿里离职群的爆料,元旦过后,只要是阿里系注册的电商都要补税,具体的包括天猫、淘宝、菜鸟、阿里云等。甚至有消息称,税务稽查专员都已经在杭州、上海、北京等分点住下开始培训了。
事实上,早在12月10日的时候,国家税务总局就发出了电商将要征税的信号,中标的线上商家必须在6个月内完成电商税收数据的升级完善。
可能很多人都会意外,做生意交税不是很正常的吗?电商难道就不用交税?
其实不然,只不过电商行业一直存在两大问题。
第一:“潜规则”虚假商单。电商平台有一个潜规则,那就是上报给税务部门的销售收入和平台统计实际销售收入不一样。原因很简单,因为有虚假商单存在,比如刷单。
第二:无发票意识。在通过电商平台购物时,消费者普遍没有索要发票的意识。根据相关机构统计,中小商家给消费者开票的比例甚至只占实际收入的15%。
举个例子,如果商家报税150万,但是所开的发票只占实际收入的15%,那么实际销售就是1500万,这中间需要补缴税的差额就高达1350万。
按照13%的增值税+10%的企业所得税+滞纳金+罚款来算,需要补交的税款将在300万以上。
所以一旦电商征税,很多有过刷单等违规行为的中小电商企业将都“难逃一劫”。
如果爆料属实,那么元旦之后所有阿里系注册的电商都将严格征税,甚至有可能还要补缴过去2-3年的税(对于电商交易,阿里有3年以上的大数据留存)。从这个角度看,电商税是电商行业的“大地震”也不为过。
写在最后
我们都知道,马云除了“马爸爸”,“乡村教师”这些称号之外,还有一个在电商界响当当的称号,那就是“电商之父”。
如果说蚂蚁集团的“暴雷”只是让马云少赚一些钱,但是电商事业受损,那真的就是动摇了其自发迹以来的根基。
这真正应了那么一句话:“从来没有什么马云的时代,只有时代中的马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