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公安和税务机关共同肩负着防范和打击涉税违法犯罪的责任。近年来,各地公安、税务机关积极探索警税协作实体化运作新模式,以机制创新推动警税融合,有效增强打击涉税违法犯罪合力,维护经济税收秩序和社会公平正义。今天,本版编发部分地区的经验做法。希望各地互相借鉴,在现有法律框架下,在已有协作基础上,加强研究,不断探索符合实际的警税协作实体化运作新模式,使行刑两法衔接更加规范顺畅,努力实现警税合作制度化、常态化、信息化。
队伍融合 力量倍增

宜春市税务稽查干部与公安税侦干警在联合办案。
在机制上创新,是警税融合的关键核心所在。如何打破部门之间的藩篱,让税务和公安两支队伍力量真正融合?多地建立税侦支队、共建联合队伍,实现警税双方工作任务统筹部署、人力资源统一调度、专业知识相互补充、查处手段相互支持,打击涉税违法犯罪取得明显成效。
江西宜春:打造实体化专业队伍
2016年9月7日,经地方编办批准,江西省宜春市成立全国首个由公安干警和税务干部共同组成的涉税犯罪案件侦查支队,形成了职责衔接、警税融合的新模式。
经过3年多的探索实践、完善提升,税侦支队已逐步构建了集“实体化专业队伍、科学化工作机制、高效化工作平台”三位一体的警税合作新体系。
队伍融合,逐步增强税侦力量。在原行政编制基础上,税侦支队逐步扩大队伍规模。同时,增设信息研判大队,专职负责涉税案件线索和数据的分析研判工作。合署办公、统一领导的支队模式,实现了税务和公安力量的有机结合,既发挥了税务部门人员熟悉税务知识、善于分析涉税信息的优势,也发挥了公安部门信息来源渠道多、侦查手段多的优势,取得了1+1>2的效果。
流程融合,进一步规范管理模式。按照“侦查一体、优势互补、快速联动”的要求,税侦支队重点规范“公安+税务”合成作战的组织管理、业务融合、研判立案、侦办取证、合成打击、安全保密等工作环节,对于案件线索的收集、转办、移送、反馈、追责程序,以及业务学习、工作宣传、舆情管理等都进行细化和明确,实行规范化管理。
数据融合,不断提高信息化水平。税侦支队开发警税合成作战指挥平台,固化平台操作流程。例如,在案件研判环节,税务部门推送涉税违法线索由公安部门受理,即可共享资源开展联合研判,极大丰富了税务部门对案源进行分析研判的手段和方法,确保分析结果更加准确,为后续打击提供精准目标和方向。同时,双方整合税务部门和公安各警种数据,包括税务部门金税三期税收管理系统、增值税发票防伪税控系统等数据,以及公安部门警务云平台资源,实现警税数据实时联通、有机整合、共享应用。
证据融合,有效畅通行刑两法衔接。针对公安、税务对于案件举证标准不一致的情况,税侦支队建立证据通用机制,制定涉税违法犯罪取证规范,明晰取证程序和标准,实现税务案卷与司法案卷证据的“无缝”对接,避免涉税案件移送公安部门后的重复取证,推动了涉税犯罪案件的快查、快侦、快结。
宜春税侦支队成立以来,共侦办涉税犯罪案件232起,破案169起,抓获犯罪嫌疑人182名,为国家挽回、减少经济损失20.12亿元。在2019年“百城会战”中,税侦支队共立案26起,抓获犯罪嫌疑人106人,捣毁犯罪窝点27个,打掉虚开骗税团伙29个,查实虚开、骗税金额60余亿元。
陕西榆林:集结公安、税务专业人才
2019年4月25日,陕西榆林成立税侦支队,警税双方抽调人员集中办公,畅通情报信息渠道,推行合成作战。
明确人员职责,实现优势互补。税侦支队的建立得到了地方编办批准,集合了公安、税务专业人才。税侦支队设立综合、情报分析研判和案件侦查稽查3个大队,负责受理全市涉税犯罪线索和案件,对有税收违法犯罪嫌疑且符合刑事立案标准的直接立案侦查。在办案过程中,税务人员侧重财务、税收检查和相关数据分析,公安人员侧重资金流向的调取比对、控制抓捕犯罪嫌疑人以及口供突破,警税业务优势得到互补。
联合研判,联合取证。税侦支队的建立,畅通了信息共享渠道。借助涉税分析研判模型工具,警税双方将金税三期税收管理系统、增值税发票防伪税控系统等税务数据和经侦云平台、资金查控平台中的公安数据进行比对分析,精准锁定犯罪团伙。同时,警税双方对联合取得的各项证据,统一存放、统一归档,依法调取或转换,分别为刑事处理与行政处理提供合法有效的事实和法律依据,避免了多头、重复取证现象。
健全工作机制,细化工作措施。案件的侦破不仅依靠个人能力的发挥,更需要一个团队的协作。税侦支队建立后,制定了多项配套制度,细化工作措施。专职的组织机构和领导、专业的分工、团队成员彼此的熟悉和默契,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案件侦破。
榆林税侦支队成立以来,重点打击能源领域特别是煤炭行业的涉税违法犯罪行为,破获虚开案件涉及税额9800余万元,抓获犯罪嫌疑人12人,达到破获一起案件、整治一个行业、规范一个领域的工作效果。
海南三亚:统一调度、统一行动
2019年8月22日,海南创新实体化协作形式,成立三亚警税联合支队,实现了打击涉税违法犯罪案件警税统一指挥、统一研判、统一调度、统一行动。
省级统筹联合组建。三亚警税联合支队在海南省公安经侦部门和省税务稽查部门指导下组建,由三亚市公安局经侦支队、海南省税务局第三稽查局、三亚市税务局的公安干警和税务干部组成,人员数量可根据工作需要实时调增。
完善机制紧密联动。日常工作中,支队突破原有办案模式,实现线索研判、案件查办、证据共享、部门联动、信息传递等工作内容的协同作战。在任务分配、业务管理上接受省级统筹,进一步发挥警税各自优势,集中力量查处辖区内案件。
行刑两法衔接无缝对接。涉税重大案件由警税双方同时立案,共同取证,改变了原来行政取证在先、刑事取证在后的程序,缩短了案件查办时间,提高了案件查办质量。
三亚警税联合支队成立以来,先后查办了“5·08”“5·24”和“7·26”等专案,定性虚开发票金额29.68亿元,三亚市虚开发票发案率明显回落。支队的警税合成工作模式被评为中国(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第五批)对外发布的制度创新案例。
河北石家庄:提升警税协作层级
2020年5月,由石家庄市政府批准,成立打击涉税违法犯罪数据化合成作战中心,实行公安干警和税务干部合署办公、混合编组、联合执法的合成作战模式。
据了解,合成作战中心是在前期石家庄警税协作的基础上,经市公安局、市税务局双方商定,报经市政府同意设立的独立机构,进一步提升了警税协作层级。
充实人员。按照不新设机构、不增加编制的原则,合成作战中心由市公安局经侦干警、市税务局稽查局干部组成。
明晰职责。合成作战中心业务上受市公安局和市税务局双重领导,以公安领导为主,负责全市涉税违法犯罪大要案的侦办工作。根据工作需要,在不突破法律法规关于办案主体和程序的相关规定下,警税双方灵活调配人员,互为辅佐协同办案,提升打击虚开骗税工作质效。
建章立制。合成作战中心成立后,建立办案、保密、经费管理、考勤、派驻、联席等各项工作制度,整合警税双方资源,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形成打防一体的联合工作模式。办案过程中,警税信息共享、精准研判、联合执法、证据互换、优势互补。同时,明确合成作战中心具有督导县(市、区)经侦部门做好税案侦办工作职能。
两年专项行动以来,石家庄市警税共合作办案225户,打掉虚开犯罪团伙14个,移送检察院起诉案件9起、涉及41人。
联合指挥 统筹打击

2020年打击涉税犯罪行动中,税警双方在北京市东城区违法分子窝点查抄的POS机、税控器、发票和印章。
如何解决警税合作中存在的步调不一致、衔接不到位等问题?多地聚焦涉税违法犯罪案件查办,成立警税联合指挥中心(办案中心),以联合指挥的形式,统筹涉税违法犯罪打击任务,协调辖区内警税执法力量,集中公安、税务优势资源打大案、打串案、打窝案成效明显。
北京:强化跨区域警税联合力量
为应对国税地税征管体制改革后稽查体制变化及区级公安局经侦部门受执法管辖权制约等问题,2019年3月,北京公安、税务机关创新思维,共同成立“双打”联合办案指挥中心,从市级层面整合优势资源,强化跨区域警税联合打击涉税违法犯罪力度。
集中优势资源,警税合署办公。抽调公安干警和税务干部,组建由公安和税务共同指导和管理的专业化联合队伍。对重大涉税违法案件共同研判、联合取证、同步办案,协调指导全市警税执法力量,推动建立全市警税部门打击预防一盘棋的格局,集中优势资源打大案、打串案、打窝案。
加强数据共享。联合办案指挥中心接通了公安专网和税务内网,依托市税务局与市公安局情报信息中心及经侦总队建立信息共享工作机制。税务部门的金税三期税收管理系统、增值税发票防伪税控系统、增值税发票电子底账系统和公安部门的涉税类罪研判模型系统、违法资金查控平台中数据资源得到全面整合。
顺畅行刑两法衔接。联合办案指挥中心细化警税协作机制,实现警税双方对涉税违法犯罪线索的交换、提前介入、案件移送、联合办案规范化管理。同时,加强沟通协作,积极协调检察院、法院等部门研究解决案件移送、审判中存在的问题,确保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有效衔接。
联合办案中心成立以来,先后破获“12·5”“1·14”“4·12”等16个虚开骗税发票案,抓捕涉税犯罪嫌疑人802人,配合司法部门审判177人,其中被判处无期徒刑6人。
青岛:警税关银四部门高度集成
2019年9月,青岛税务、公安、海关和人民银行四部门共同成立联合办案指挥中心,以协同的方法、数字的思维、信息化的手段,探索高度集成、高效联动的打击涉税违法犯罪之路。
多部门联合派驻。指挥中心设在青岛市税务局,四部门人员常驻办公,制定联席会议制度、案件会商制度和重大涉税案件联合督办制度,实现四部门共同选案、共同研判、共同部署、共同打击。
升级信息化“战法”。青岛市税务局布设公安“警务千度”平台数据查询专线、海关“网络情报系统”“综合业务管理系统”专线、人民银行“金融城域网”专线,综合运用四部门数据建立涉税案件大数据池,实现了涉税数据查询、分析、研判的实时在线、高效集成和增值利用。在工作中,指挥中心深挖增值税防伪税控和电子底账数据的潜在价值,配合企业资金流动轨迹层层剖析、环环做实,精准锁定正在虚开的团伙窝点,变事后打击为事中阻断。
强化问题研究。在打击涉税违法犯罪主责的基础上,指挥中心拓展工作职能,聚焦长期困扰税收征管的难点、痛点,开展课题式攻关,研究偷税、骗税等涉税违法犯罪的手段、规律、特点,查找在涉税违法案件查处中暴露的政策及管理漏洞,研究防范、打击的有效措施,形成专题报告供领导决策。
指挥中心成立以来,研判虚开案件50余起,骗税案件5起,分析重点涉税问题行业2个,向市公安局移送违法案件150起,涉及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4.26万份,虚开金额139亿元。组织破获全国首起“中字头”企业全链条煤炭虚开大案、“中燃国储案”“东和盛魁案”等8起影响范围广、波及面大的全国性虚开案件,打掉虚开窝点19个,抓获犯罪嫌疑人128人,对51人采取强制措施。
联合研判 贴近实战

天津市警税合成作战联合研判中心工作人员在探讨案件。
如何解决警税合作中存在的信息共享渠道不畅、研判各自为战等问题?多地打通警税及多部门数据共享渠道,建立实体化联合研判中心,开发研判分析软件和监测预警软件,在案源研判的靶向性、团伙挖掘的有效性方面实现突破。
天津:信息共享、联合研判
天津市税务局与天津市公安局紧贴实战所需,于2017年10月搭建警税合成作战联合研判中心及指挥平台,承担汇总数据信息、研判分析线索、勾勒关系网络、确定检查对象等多项任务,在天津市警税联合打击涉税违法犯罪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联合研判中心按照“信息共享、联合研判、联合会商、联合办案、联合宣传、联合培训、协同作战”的工作思路开展工作。
税务、公安组成工作专班。联合研判中心设在市公安局,由公安经侦部门牵头负责,公安经侦、技侦、网安和税务局稽查人员组成工作专班,对案件进行联合研判。联合研判中心工作实行省级部署,实现了警税数据专线接入,双方人员合署办公、联合团队融合研判。
发挥各部门信息化技术优势。联合研判中心运用涉税案件侦办软件与分析模型,以大数据应用为支撑,整合税务部门掌握的税务登记注册数据、申报数据、发票数据与公安部门掌握的资金查控数据、人员身份信息,完成高效率分析研判。公安部门充分发挥技术优势,让信息化手段成为打击暴力虚开团伙利器。
截至2019年底,天津警税依托高质量研判优势,先后破获了“鹰击三号”“3·06”“5·21”“8·23”“9·19”等一系列虚开团伙案件,打掉犯罪窝点24处,抓获犯罪嫌疑人59名,查处涉案企业679户,涉案金额135亿元。2020年疫情防控期间,持续开展精准打击,破获“1·15”“2·26”等多起虚开骗税案件,涉案金额近14亿元,抓捕犯罪嫌疑人52名。
广州:多部门共建智能研判中心
2019年9月,国家税务总局驻广州特派办、广州市税务局、广州市公安局联合广州海关、黄埔海关、中国人民银行广州分行等部门联合建立广州税案研判中心。研判中心通过涉税犯罪智能化预警监测、涉税情报深度综合研判等举措,实现了跨层级、跨部门、跨区域的情报扎口管理、线上协同作战,助力重大案件查办精准打击、快速突破。
人员混编,设立“四室”“五组”。由共建单位负责人组成打击虚开骗税领导小组,总揽税案研判工作。设有综合协查室、案情研判室、电子物证检验室和四部门专项办等办公室,常设综合管理组、综合协查组、预警数据组、案情研判组、电子鉴证组等工作小组。
集成数据,搭建信息化情报中心。税案研判中心接入税务、公安、海关三条数据专线,汇集税务系统票流、海关进出口货物流、公安快查系统资金流、人员活动轨迹流数据,定期开展与银行、市场监管等相关部门情报交换,集成多部门数据资源。
整合分析工具,构筑模型化集约研判中心。构建预警模型,运用AI、机器学习技术开发多维感知大数据平台,利用税案研判中心的大数据存储、处理、挖掘、分析、图计算等技术工具开发分析模型,可视化展示涉税犯罪态势,加强对涉案企业和人员的全方位监控。
聚合办案资源,建设一体化指挥中心。依托税务稽查指挥管理应用系统,联通公安、海关行动指挥平台,实现对异地行动、多点检查的统一协调指挥。对大规模收网行动实现实时现场调度,可视化指挥。
广州税案研判中心成立以来,共研判大要案40起,包括“飓风50号”专案、“百城会战1101”专案、“猎鲨行动”打骗、打虚1号等重点案件,共打掉虚开骗税团伙26个,刑拘152人,涉及虚开发票金额166.31亿元。
(本版图文由国家税务总局稽查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