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事务所简介 | 业务领域 | 专家顾问团队 | 专家咨询 | 收费标准
  政策法规 | 诚聘英才 | 博睿财税讲堂 | 基础会员服务须知
最新公告:
站内检索: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税收筹划税收筹划实务企业所得税筹划实务

企业在选择经营方式时的纳税筹划

2006-04-01 文章来源:佚名 信息提供: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我国现行财务制度规定:企业为购建固定资产而借入的专门借款所发生的借款利息,折价、溢价的摊销和汇兑差额,如果满足资本化条件,在所购建的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所发生的,应当予以资本化,计入购建固定资产的成本,在所购建的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后发生的,应于发生当期直接计入当期财务费用。  

      了解了利息支出在企业不同的运转阶段具有不同的税收待遇后,筹资利息筹划的方法就是显而易见了,企业在保证一定风险情况下,可以尽最大努力加大筹资的利息支出,以用来增大财务费用的份额,另外还要缩短企业的筹建期以及资产的购建周期。

  值得注意的是,企业与经济组织之间在拆借资金的利息计算上和资金回收期限方面,均具有较大弹性和回旋余地,这种弹性和回旋余地常常表现为提高利息支付,冲减企业利润,抵消纳税金额,但利息的支付应在财务规定范围之内。下面就来分析一个案例。

  案例

  企业甲和企业乙为实现合理节税,他们以相互间融资的形式相互提供投资资金,企业甲为企业乙提供125万元资金,企业乙为企业甲提供100万元资金。  

       企业甲投资的回收期为10年,企业乙的投资回收期为8年;企业甲向企业乙收取的融资利息为年息31.25万元,企业乙向企业甲收取的利息为年息25万元;企业甲10年平均盈利为100%,企业乙8年平均盈利为100%。企业甲、乙适用所得税税率为33%。  

       分析

  (1)企业甲在未付息前应纳税额为:100×33%=33(万元)  

       税负为:33÷100×100%=33%  

       企业甲年利润-年息=100-25=75(万元)  

       企业甲在付息后应纳税额为:75×33%=24.75(万元)  

       税负为:24.75÷75×100%=33%  

       减少纳税33-24.75=8.25(万元)  

       税负减轻:8.25÷33×100%=25%  

       企业甲从企业乙得到利息收入的应纳税额为(利息、股息均按15%纳税):31.25×15%=4.6875(万元)  

       企业甲应纳税额=24.75+4.6875=29.4375(万元)  

     (2)企业乙在未付息前应纳税额为:125×33%=41.25(万元)  

      税负为:(41.25÷125)×100%=33%  

      企业乙年利润-年息=125-31.25=93.75(万元)  

      企业乙付息后应纳税额为:93.75×33%=30.9375(万元)  

      减少纳税:41.25-30.9375=10.3125(万元)  

      税负为:30.9375÷93.75×100%=33%  

      税负减轻:10.3125÷41.25×100%=25%  

      企业乙从企业甲得到的利息收入的应纳税额为(利息、股息均按15%计算):25×15%=3.75(万元)  

      企业乙应纳税额;30.9375+3.75=34.6875(万元)  

     (3)将企业甲、乙分别付息、收息后的利润收入及应纳税额作一调整,则企业甲、乙的税负、应纳税额、利润分别为:  

       ⑦企业甲调整利润为:100-25+31.25=106.25(万元)  

      纳税额为:24.75+4.6875=29.4375(万元)  

      税后利润额为:106.25-29.4375=76.8125(万元)  

      税负为:(29.4375÷106.25)×100%=27.71%  

      比未付息前(即全部投资都为自己筹集时)多留利润76.8125-33=43.8125(万元)  

      少纳税额:33-29.4375=3.5625(万元)  

      ②企业乙调整利润为:125+25-31.25=118.75(万元)  

      纳税额为30.9375+3.75=34.6875(万元)  

      税后利润额为:118.75-34.6875=84.0625(万元)  

      比未付息前(即全部投资均假设为自己筹集时)多留利润84.0625-41.25=42. 8125(万元)  

      少纳税额:41.25-34.6875=6.5625(万元)  

    显而易见,企业之间相互拆借资金效果明显好于完全靠自己筹资进行投资,也比向银行金融机构贷款要好,它不仅使企业的税后利润的相对额增加,也使企业税后利润绝对额增加;它不仅使企业缴纳的税额、税负的相对值减少,也使缴纳的税额、税负的绝对值减小。可见,以此方法节税是成功的。这里是两个企业的税率一样的情况。

   若两个企业的税率为超额累进税率时,其节约税款更多。

   从节税的角度来看,贷款、拆借、集资、入股等形式都涉及到还本付息的问题(入股为分红的问题),因而就涉及到如何计算成本和如何将各有关费用摊入成本的问题。利息摊入成本方法的不同和资金往来双方的关系及所处经济活动中的地位的不同,往往是实行有效节税的关键所在。
 

关于本站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网站管理 | 微信管理 | 博睿讲堂管理
Copyright©2006-2022 河北博睿宏税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信息产业部备案/许可证编号:冀ICP备19003918号
冀公网安备13010202003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