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璞玉需雕琢,方能成器
有人二十岁的时候,靠自己的能力做出了几亿的项目,而二十岁的你,对未来茫然,不知所措;有人三十岁的时候,放下已有的成就去接触新的事业,而三十岁的你,依然不知未来何方,辗转于不同的地方。到了四十岁,别人经历了失败,东山再起,而你对“中年危机”浑然不觉,还每日以鸡汤度日,用“大器晚成”安慰自己。
是有这么一句话:“人生最坏的结果,无非是大器晚成。”可这里的前提是你得是“器”,古语有云“玉不琢,不成器”,每个人,也许生来都是一块璞玉,经过细心的雕琢之后,就能成为一块价值连城的琼玉。想要“脱胎换骨”,那必然先要“抽筋扒皮”,其中过程的苦痛不言而喻,有些人,用前半生明白了这个道理,历经磨难最后大器晚成,但更多的人却因畏惧艰辛,终生碌碌无为。
2、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熟悉《封神演义》故事的人都知道,姜子牙是在垂钓的时候,遇到了他的伯乐——求贤若渴的周文王。那时的姜子牙已是古稀,头发花白,说他是大器晚成一点都不为过。
除去后面传奇的部分,这里的故事都来源于历史。姜子牙算是名门之后,先祖曾辅佐大禹治水。到他这一代已经家境衰败,所以他半生微寒,为了度日,做过屠夫,开过酒馆。尽管处于贫穷之中,他的志气未短。他每日都在刻苦地学习,天文地理文韬武略,只为有天能够治国安邦,可乱世之下明君难求,70岁时,他还是一事无成。
直到72岁那年,他在渭水之滨垂钓,有机会碰上了姬昌,用自己的学识成功俘获姬昌的信任,最后辅佐姬昌让天下归心,协助姬发伐纣建周,封国安邦。
一般人过六十,就已经不去想作为抱负,只想安度晚年,颐养天年。但那些有着壮志雄心的人才懂得“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更为珍贵。他们或许不是想成为一代伟人,他们不过是壮志未酬,所以不愿放弃。
3、成名可以早,但人生需要积淀
那个改变美国黑人命运的人——林肯,年轻的经历就是“一部贫穷的简明编年史”,没有固定的职业,哪里有工作他便去哪里。但他始终没有放下手中的书,从莎士比亚全集到美国历史,历史文学都是他的热爱,他自学成为了律师。当他走上政治的舞台,过程也是起起落落,经过无数次的落选才在51岁之时当选美国总统。
中国著名的绘画大师齐白石,15岁开始学习做木工,雕花刻物,25岁开始学习画肖像,顺便开始兼职卖画,32岁时学印刻,40岁时开始周游中国, 旨在写意作画,结实一帮名人骚客。55岁,为求安稳定居北京。在北京,他的画作才真正被人所接收欣赏。他用了40年的时候,从一名木匠到画坛大师,大器晚成。
“成名要趁早”,能趁早固然是好,可人生在世不称意,不是每个人都能赶上正确的时间,遇上正确的人。如果不能,那就用长时间给自己的人生多一点的积淀,无论是从政,从艺或是从商。
4、只要有心,70岁也能创业
商业,讲求的是一个机遇。可没有一定的阅历,往往不能抓住这个机会,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看到许多企业家都是大器晚成的原因。“对某些事情来说,你永远不会老。”创业与年龄无关,在乎的是心态。
任正非在43岁时因为工作上遇到了瓶颈,转而选择了创立华为公司,如今的华为,已经越入世界五百强的前一百。宗庆后在创办娃哈哈之前还是个蹬三轮车卖冰棍的小贩,42岁时的他,走上了创业之路,建起了一个庞大的饮料王国。柳传志,堪称中国IT界教父的人,在40岁时建立了联想公司,在后来的岁月中,将联想打造成中国最大的计算机公司。
中国有名的“烟草大王”褚时健,将红塔集团做到当时中国的标杆企业,50岁时因贪污入狱,更经历了中年丧女之痛,人生跌入谷底。等他出狱之时,已是七旬高龄,可他仍旧不甘放弃,75岁的他重新创业,和妻子两人靠着自己的双手开荒种橙,从此市面上又多了一类橙子“褚橙”。80多岁的他,还在为褚橙忙前忙后。
真正大器晚成的人,从来就不会把时间浪费在混吃等死,自我安慰上。他们总是不断地去学习,去寻觅,去探索。
5、努力,才可能大器晚成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换句话来说,就是成功,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没有谁能够一步登天,即便是那些富二代,他们在父辈的庇荫下能够获得更好的教育,人脉和资源。但如果他自己不努力,他就只能活在父亲的光环下,别人给他的标签也会是“纨绔的富二代”。若干年后,或许就坐吃山空立地吃陷了。
所以,年轻时不打拼,更本就没有大器晚成这一说,因为你根本就成不了“器”。
很多人常说:“比我聪明的人比我努力,那我努力有什么用呢?”也许,他并没有比你聪明,只是比你努力,所以他的成功来得早。而你努力了,成功可能不会像你预期一样的早早到来,但迟早它都会来;可你不努力的结果,只能是一事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