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事务所简介 | 业务领域 | 专家顾问团队 | 专家咨询 | 收费标准
  政策法规 | 诚聘英才 | 博睿财税讲堂 | 基础会员服务须知
最新公告:
站内检索: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经营管理思维

会思考这5个问题的都成为了顶级销售

2019-07-19 文章来源:本站编辑 信息提供:      顶尖老板智慧 浏览次数:
  有很多销售人员之所以销售业绩做得不理想,其实是因为刚刚进入公司时,公司的培训就培训错了。换句话说师父教的都是错的,徒弟怎么可能会做对呢?所以销售人员越做越难,业绩忽高忽低,收入也极不稳定。
  很多企业的销售人员的销售还停留在“改变观念”的阶段上,但现在的市场大环境已经到了“选择产品”的阶段了。什么叫“改变观念”的阶段 ?什么叫“选择产品”的阶段 ?
  比如:
  “不能等有了病再去医院治疗,要提前保健,预防疾病。”这叫改变观念。
  “选择一款保健产品首先要看这个产品是不是有各类优势。”这叫选择产品。
  “买一份保险,就多一份保障。”这叫改变观念。
  “选择保险要注意投保的交费金额是在什么价位。”这叫选择产品。
  “你不理财,财不理你。”这叫改变观念。
  “选择理财产品要看它的投资方向是不是在合理的定位内。”这叫选择产品。
  简单理解就是,很多销售人员只和客户说“要多吃西瓜”没和客户说“怎么挑西瓜”。所以客户只是知道吃西瓜好,但不知道为什么要吃你的西瓜,也不知道什么样的西瓜才是好西瓜,认为西瓜都一样,并且还会和你说,你的西瓜太贵了。于是谁家的西瓜便宜就买谁家的西瓜。因为客户不会挑西瓜,然后买的西瓜不好,就会习惯性地认为西瓜不好,是骗人的。
  另外,还有一件事情很重要,很多销售人员只和客户说自己的西瓜好吃,不和客户说什么样的西瓜才会好吃。客户听到所有销售人员都在讲自己的西瓜好吃,所以想既然都好吃,干吗不买便宜的?最可怕的是很多销售人员也不知道什么样的西瓜好吃。常常把西瓜好吃作为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却没有想过,有说自己的西瓜不好吃的吗?
  或许你在销售中遇到了困惑,或许你非常热爱销售工作,或许你想在销售业绩上有更大突破,或许你不知道该怎样提高销售团队的销售能力,或许“或许”会有很多。
  首先,请你先思考五个问题:
  1. 销售额增长50%的时候,是接受的客户多,还是拒绝的客户多?
  2. 如果目标客户选错了,销售难度是不是增加了?
  3. 销售是一项技能,还是一个岗位?
  4. 销售技能提升,看书能学会吗?
  5. 应该教客户如何“选产品”还是如何“卖产品”?
  那就让我来为大家逐一分析一下:
  /01/
  销售额增长50%的时候,是接受的客户多,还是拒绝的客户多?
  我们在销售过程中,有这样一个比例,叫作“二八定律”。
  “二八定律”是什么呢?有人说是80%的销售额来自于20%的客户;还有人说80%的业绩来自于20%的员工;还有人说80%的人会拒绝,20%的人会接受。是这样吧?
  好了,假设说通过产品知识的学习,销售技能的提升,我们把20%的人接受,变成30%的人接受,把80%的人会拒绝,变成70%的人会拒绝。换句话说,把“二八”变成“三七”,你觉得是不是件好事呢?你知道如果把“二八”变成“三七”,那意味着什么呢?比如说原来你的销售额可以做到200万,那么现在就变成300万了,那意味着你的销售额增长了百分之多少?增长50%。
  我们试想一下,一个人也好,或者一个企业也好,他的销售额可以增加50%,是不是件好事呢?肯定是。但是很关键的一个问题是,即便是由“二八”变成了“三七”,是接受的客户多还是拒绝的客户多呢?仍然还是拒绝的客户多。对吗?也就是说,今天你听到这档节目,你只要感觉成交的可能性会大就可以了,不要纠结于个别的特例上面。
  /02/
  如果目标客户选错了,销售难度是不是增加了?
  在销售行业有一个典型的故事,叫作“把梳子卖给和尚”,你应该不陌生,那么你觉得对吗?如果把梳子卖给和尚,本身是不是在目标客户群体选择上出现了问题?那么我们思考一下,是把梳子卖给和尚容易,还是把梳子卖给女人容易呢?一定是卖给女人容易。当然这个故事的出发点可能是为了让销售人员明白一个道理:信心很重要。而却忽略了一点,很多销售人员是被“拒绝”吓倒的,又会有多少销售人员能经受得住客户本不需要的拒绝呢?
  《赢在中国蓝天碧水间》的最后一期,马云在现场做点评,当时马云就讲了这么一件事情:自己曾经聘了一位老师,为阿里巴巴来讲营销的课程,那位老师将“把梳子卖给和尚”的故事讲得不亦乐乎,讲完之后,马云就把他辞退了。马云说这不叫“营销”,这叫“骗”。
  目标客户群选对了,客户有需求,产品才会有市场,拒绝才会减少,销售才会带来价值。
  所以不要纠结于客户说“我就是不要,我就是不买”,或许目标客户真的选错了。
  /03/
  销售是一项技能,还是一个岗位?
  我们共同思考一下,销售是一项技能,还是一个岗位?有人说销售是一项技能,有人说销售是技能也是岗位。确切地说:销售技能是销售岗位中的一部分,换句话说是胜任销售岗位需要具备销售技能。那么,如果一个销售人员单纯得只具备销售技能,能胜任销售岗位吗?能把产品销售出去吗?好像是有些困难。
  因为只具备销售技能还是不够的,还要具备你所销售的产品的专业知识,才能得到客户认同,才能把产品销售出去,才能胜任销售岗位。
  /04/
  销售技能提升,看书能学会吗?
  销售是一项技能,那么,销售通过看书,或者听课,能学会吗?其实技能的提升,是看书、听课所学不会的。
  比如说:开车,你看书或者听课学得会吗?
  比如说:游泳,你看书或者听课学得会吗?
  比如说:骑自行车,你看书或者听课学得会吗?技能的提升必须要不断练习。
  /05/
  应该教客户如何“选产品”还是如何“卖产品”?
  今天我们做营销,你觉得,在你的领域所属的那个行业上,你是应该懂的知识多还是应该比客户懂的知识少?
  答案肯定是多。
  那你觉得你是应该教客户如何选产品还是如何卖产品?
  是不是应该教客户如何选产品?
  那么也就是说,我们在销售过程中要重新给自己一个定位,我们不是卖产品,而是应该教客户如何选产品。
  假设你现在和旁边的人模拟一下销售过程,或者回忆一下以往和客户交流的时候。你是不是会发现在你的话语中会有这样的三个字:我们的。
  卖产品的标签是什么?就是这三个字 “我们的”。
  只要是卖产品的,说话都是这样子的——我们的这个饲料……我们的这个美容卡……我们的技术……一听就是在卖产品,对吗?
  有可能你讲的内容都对,讲得也很正确,但是你的身份是卖产品的,在客户那里的可信度就会下降。
  不是我们的话没有说对,而是我们身份发生了变化。客户认为你卖我东西,你能说这个东西不好吗?有人喜欢说“咱们的……”,但是我想强调一下,这是不是很明显是在和客户拉关系,套近乎?客户是不是也能感觉出来?如果客户感觉出来你就是在套近乎,是不是也会认为你是为了卖产品而套近乎?我们要减少让客户认为你是在向他卖产品的感觉。
  总结一个方法,说你企业的名称,说这个产品的品牌,然后说“他们”。当然这个需要练习,因为毕竟你曾经说了那么多年的“我们”或者“咱们”。我有一个学员,这样子,自己给自己定下目标,不能再说“我们的”。然后,他就弄了个录音笔,把到客户那交流的全过程录下来。回来以后听,听出来一个“我们的”就扇自己一下,听一个扇一下,如果你愿意的话,你也可以尝试一下。当然不一定非要“扇自己”。
  我们再来看一下“选产品”和“卖产品”有什么区别。
  “选产品”讲的是知识,比如:孕妇能使用的产品要比孕妇不能使用的产品安全。
  “卖产品”讲的是产品,比如:我们的产品孕妇都可以使用。
  “选产品”讲的是标准,比如:看一个产品是不是安全,要看孕妇能不能用。
  “卖产品”讲的是好处,比如:我们的产品安全无副作用。
  “选产品”因为讲的内容是知识,是选择产品的标准,身份自然就如同老师一样。
  “卖产品”因为讲的内容是产品,是购买产品的好处,身份自然也就是业务员,推销员。
  “选产品”因为不是一味地夸奖自己的产品,而是有逻辑性地分析知识,自然也就容易被相信。
  “卖产品”即便你讲的是对的,是真的,但你毕竟是卖产品的身份,客户自然也会有戒备心理。

 

关于本站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网站管理 | 微信管理 | 博睿讲堂管理
Copyright©2006-2022 河北博睿宏税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信息产业部备案/许可证编号:冀ICP备19003918号
冀公网安备13010202003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