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网上出现一个很火的测试题,据说80%的人都中招了:
1、每到中午,是否不知道吃什么,在外卖APP上来回纠结?
A.是
B.否
2、出门前,你是否对着试衣镜换了N套衣服,都不知道穿什么?
A.是
B.否
3、是否每天都想辞职,被工作熬的身心俱疲,却狠不下心做改变?
A.是
B.否
如果这三个问题你至少回答一个“是”,那么很可能,在重大选择中你也会犹豫迷茫。
正如《杀死鹌鹑的少女》里写到:
当你老了,回顾一生,就会发觉:
什么时候出国读书,什么时候决定做第一份职业、何时选定了对象而恋爱、什么时候结婚,其实都是命运的巨变。
的确,生命中有太多选择可以影响甚至决定人生轨迹,但是,如果你没有真正的去思考,那么在选择的过程中就会费心熬力、焦虑不安。
而且你会逐渐发现,站在十字路口,自己有脑袋而没脑子,越来越选不出来,越来越多的结果不是你想要的。
而且你开始逃避思考,最终不是选择放弃,就是选择遗憾。
而另一些人,就大不一样了:
他们往往勤于思考,面对挑战敢“选”更会“选”,在危机中赢得先机;在关键时刻,眼光独到,给出的方案更是别出心裁。
也许你会说:你觉得自己就是“选择恐惧症”,思考太难,不想做出判断。
但事实上,是你从来都不知道,思考其实是件很容易的事,只要你意识到自己的思维短板,稍加练习,就能让自己成为一个敢判断、有主见的人。
就像我,从地下旅馆的无业游民到奔驰公司的百亿项目负责人,今天想用自己的经历告诉你:“思考力”不是天生的。
“做什么都没主意,
还不如回家种地去!”
我叫高雁鹏,熟悉我的人都知道,我曾经是个特别没主意的人。
在我07年大学毕业时,站在了人生的十字路口上:
我父亲建议留学,觉得应该去闯闯;
母亲反对,觉得还是在国内读研究生更稳妥;
朋友们呢,支持我直接工作,提前步入社会;
……
谁说的都有道理,到底应该听谁的呢?果然,选择一多就是纠结的开始。
脑袋里好像有无数个不同声音,一会儿是觉得应该出国闯闯;当自己主意已定的时候,又觉得在国内安安稳稳的多好啊,何必折腾呢。
那个时候,茶饭不思,觉也睡不好,我的大脑不是用来思考,都用来纠结、担忧和焦虑了。
最恐怖的是,眼看着朋友陆续找到心仪的工作,我还在犹豫不决。
在我还没考虑清楚的情况下,只能跟着同学挤进了人才市场,可花了整整3个月,也没被一家看上。
当时一位面试官很不客气地说:
你的缺点在于没有主见,你的回答思路模棱两可,抓不到点,在公司内,大家比的是思维敏捷和创造力,没想法的人还不如回家种地去!
那些日子,租在地下旅馆的我,常常质疑自己:是!我是没主见,没思路。难道我注定做不了自己的主吗?
转机发生在2008年。
我无意间看到了,查里·芒格(股神巴菲特黄金搭档)的一句话:
要想成为有智慧的人,100个思维模型就够了。
思维模型?这个词击中了我。
人生中第一次深思熟虑后,我做了影响一生的决定:暂时不找工作,去考研,革新我的大脑思考力。
和决定相伴而来的,是沉甸甸的压力:
朋友给我发劝退短信:“你找不到工作还不是因为犹豫不决?去考研,别浪费时间了。”
妈妈给我打催命连环call:“考什么研啊,还是回老家找份踏实的工作,好好干吧……”
那些天,没人相信我能坚定下来,连我自己都不相信。
从“家里蹲”青年,到奔驰公司百亿操盘手
我的思维能力比肩清华北大毕业生
因为认定了思维模型的重要性,凭着一股冲劲儿,我孤身一人扎在图书馆里苦熬。
看过的书摞起来比我的人都高,去粗取精,我吸收了10个最实用的思维模型,包括:
提升判断力的Xmind思维导图模型;
释放创造力的6顶帽子思维模型;
找到自己核心竞争力的SWOT分析法;
受邀分享思维模型
结果让我自己都感到不可思议:
2010年,借助思维导图,仅用1个月的复习时间,我就以高分通过雅思考试;
利用SWOT模型,我找到自己热爱的领域,报考管理硕士,最终被墨尔本皇家理工大学项目以全额奖学金录取;
2012年,我更是击败了98%的竞争者,接到了梦寐以求的奔驰公司(世界500强)的Offer。
回家前,奔驰面试官对我说了一句话:
“我每天面试好多人,大部分人讲话颠三倒四,而你却一针见血。”
而我深知,这是我这些年不断内化思维模型,提高脑容量的必然结果。
和奔驰公司的德国同事
在奔驰和全世界逻辑最严谨,思维最严密的人一起工作,虽然战战兢兢,但也心中有数。
用思维模型做工作计划、保证营收增长、让团队有默契地工作,提升沟通力、执行力、判断力……
当同事们还在为一个项目焦头烂额时,我已经可以同时带着3个团队,操作4个大难度项目。
很快,公司就把年度最重要的百亿级项目放心地交给了我。
带奔驰团队做思维训练
从职场新手,到业界有口皆碑的项目管理专家,比肩同期进入公司的清华北大名校生,我只用了2年,成为奔驰成长最快的员工,并且赚到了100万。
我比任何时候,都更加坚定不移的相信:思维力,是一个人底层能力的核心。
我只用30分钟时间
让被父母安排的乖乖女,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
会思考的人,自己就是人生的主角,轻轻松松获得成功。而普通人,做一个决定都会瞻前顾后,没有胆量。
我的发小文华就是这样。
文华从小生活在一个被父母安排好的世界里。小学、初中、高中都是父母挑的,甚至大学的专业方向也是父母选的,就是为了毕业以后留在父母身边工作。
去年中秋节,父母安排她去相亲,她跑来跟我诉苦:
“我觉得自己永远活在父母的牢笼中,看上去衣食无忧,但没有任何自由,整天都是你应该这样!你应该那样!连婚姻都要被安排,什么时候我才能自己做回主!
难道我这辈子,真的就只能这样了吗?”
从她身上,我仿佛看到了当年一样纠结的自己,我十分明白在迷茫的环境中不会思考,就像一只无头苍蝇四处乱撞。
我问文华:你最痛苦的是什么?
“我不想按照父母的安排过一辈子,我好想去上海工作,但又没有勇气,也不知道自己的选择对不对。”
听明白文华的问题后,我发现职场中很多人都像她一样,想改变却没有胆,想听从内心的声音却看不清前路。
我直接和她说:因为你从来“不”思考,所以从来“不会”思考。
你父母让你相亲仅仅是一个导火线,你现在不到30岁,人生中还有那么多道坎儿,如果你的思考不能独立,那么你再遇到困难将不堪一击。

因为熟知“思维模型”,我只用了30分钟,帮助文华梳理问题:
我教她5WHY分析法反复问自己,找到自己想要什么,然后再根据自己当下的状态,用SWOT分析法,找到自己的优势,和别人比的劣势,机会和威胁都是什么。
她终于明白了,只有自己想出来的答案才叫做“思考”,父母给出的答案只能叫做“参考”。
只有提高自己的思考能力,才能越来越了解自己,做好人生的每一个决定!
前几天,文华打电话过来说,她通过这些“思维模型”,终于学会自己做主了。
她听从了内心的声音,在上海找到一份自己喜欢的工作,虽然苦点累点,但是每天都很充实、开心。
尝到甜头的文华,不断提升思考力,将“思维模型”应用到工作场景中。小组脑暴时,她总能突破思维僵局,提出创意方案,赢得上司的肯定。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文华升职成为项目组长,自信有主见的她,还找到了中意的男朋友。
她说:“在我迷茫的时候,‘思维模型’能给我选择的底气和拥抱挑战的权利。”
从普通人变成有逻辑、有办法、有主见的人
10个思维模型就够了
大到人生规划、事业选择、婚礼如何办;小到国庆去哪儿玩,工作该不该辞,一个朋友值不值得交,一句话当不当讲……
在思维模式的帮助下,所有的问题都能迎刃而解。
学会它们,你会发现:
上班的时候,别人辛辛苦苦整理的会议记录,你只用一张图,就能抽丝剥茧摘出领导的逻辑重点;
小孩问你该选什么专业?别的父母只能隔靴搔痒,而你只用SWOT思维模型,就能为他分析优劣势,给出中肯的建议;
当遇到难题时,一般人当下就慌了,而你却能镇定自若:“这件事的根本症结在于……其中关键点有几个,应该用哪些方法去应对……”
从普通人变成有逻辑、有办法、有主见的人,10个思维模型就够了。
我叫高雁鹏,一个坚持了10年的思考者。这一次,我来到大课堂,为大家带来我多年总结、测试过真正有效的——《超级思考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