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杜月笙是个江湖人士。
但他一生都在努力洗白自己的江湖气,从他讲过的几句“名言”可以看出来他的这个追求:
“可以不识字,不可不识理”。
“头等人,有本事,没脾气;二等人,有本事,有脾气;末等人,没本事,大脾气。”。
这人很有意思。
论出身,跟叫花子差不多;论文化,大字不识一个;论体力,瘦瘦小小没啥优势。无论怎么看,此人都属于中国社会底层没有任何出头可能的小人物。
但他最终硬是做成了当时国内雄霸一方、炙手可热的牛逼人物。他与黄金荣、张啸林,当年叱咤风云,皆为上海响当当之人物。
不过三人虽同为海上闻人,但脾性不同,据说黄金荣爱钱,张啸林善打,杜月笙会做人。
杜月笙,那时的人,下至一般老上海人,上至大文人、大总统,都尊称其为“杜先生”。一位江湖人士,能混到如此地步,可见会做人的修行功夫了得。
杜月笙初到黄金荣府上时,只是一个低级门徒,没有进入黄金荣法眼。
有一天,黄金荣外出。他的一个门徒便趁机偷走一麻袋烟土跑了,打手们全都不在,黄府上下束手无策。
杜月笙主动站出来,向老板娘林桂生请求去追回这批烟土。他凭借林桂生给他的一把枪,单枪匹马闯入英租界,找到逃跑的门徒,把烟土追了回来。
黄府下人们都想,杜月笙这回立下如此大功,应该会得到提拔。但实际上什么动静都没有。
杜月笙没有任何抱怨,仍专心干好原来的工作。
后来,老板娘林桂生得了重病。杜月笙就主动在床边端屎端尿,伺候了好几个月。林桂生病好了之后,也没有过多褒赏,因为尽心伺候主子是下人的分内之事,顶多也就说明这下人挺勤快,有点眼力见而已。
有一次,林桂生见自己的一个朋友病了,便把杜月笙派去伺候。林桂生的这个朋友病好之后,就对林桂生夸杜月笙机灵肯干,有这么个下人真福气,真让人羡慕!林桂生一听,一方面觉得倍有面子,另一方面对杜月笙刮目相看。
从此,林桂生开始重用杜月笙,后来又把他推荐给了黄金荣,杜月笙便逐步进入了黄府的“高管层”。
杜月笙曾说过一句话“不要怕被别人利用,人家利用你说明你还有用。”
一个人只要看准了,然后诚心诚意去做事,靠拢组织,主动积极,不计较一时回报,不攀比周边待遇,不抱怨,不放弃,迟早会有出头之日。
02
杜月笙的成功之道:在于做人。
先做人、后做事的大道理,谁都懂得。但在实践中,许多人做人做着做着就做不好,做不下去了。
到底是卡在哪里了呢?
我有一个熟人,人不错,也比较能干,但在公司里做基层管理多少年,也没有得到提拨。
究其原因,还是他自己的问题。
一方面,他在工作上只求过得去,从不主动多投入心力精力去解决工作上存在的深层次问题、瓶颈问题。
另一方面,总躲着老板远远的,宁愿花时间同狐朋狗友喝酒聊天,也不愿意跟老板多走动,多交流。
我问他为什么这样?他说:老板嘛他们怎么会真诚待你呢,无非是想利用我们员工为他卖命。
我觉得此人的三观有问题。
他的问题就出在“怕被别人利用”的心理上。再说透一点,就是怕吃亏。
由此形成了内心障碍,阻断了通往更多善意善行、既帮助别人又成就自己的机会的道路。
有人会讲,我吃过亏啊,没什么卵用。
这些人啊比如我这位熟人,很多时候不是输在吃亏上,而输在轻易放弃,没有吃亏到位,没有吃亏到底。
没有人可以随随便便成功,任何机会都不会没有代价。
被别人利用,被别人占便宜,吃亏,有时候实质上是一种对成功的有效投资方式。
讲付出或投入与回报要对等,这个说法是对的。
但由于各种原因,有时候别人没有给你承诺回报,有时候回报少,有时候回报会延迟,有时候你的投入别人不认可也无回报。
还投不投入呢?这种时候投入可能有风险,可能也是机会。
你得投对的人,你得把活干得出色,你得延迟满足,你还得经历不断试错与坚持不弃的过程。不然怎么会有不同寻常的大回报呢。
特别是对那些没有爹可拼的人而言,这种吃亏精神可能是你最大的优势之一。
所以,不怕吃亏又要善于吃亏,这是学会做人,走向成长与成功的第一步,也是个人修行的一大步!
03
做人做到不一样的格局,就能带来不一样的结局。
我有一个学生,大学本科毕业后,应聘到北京中关村一家公司。当时他的上级都觉得他不算特别聪明,就让他做一些一般性的工作。
三年后,他成为了这家中型公司的总监,而当年一同进公司的两位博士成了他的下属。
他之所以比其他人进步快,因为胸怀与格局比其他人要大。他的特点就是主动性强,肯扛事,负责任,不计较得失,不怕吃亏,从来不推诿,只要他有机会承担的事情,他总尽可能地做好。
他是做技术的,遇到分外的事找到他帮忙,他也会热心去做。有一次营销部门邀请他在周末到客户那里去服务,他便放弃休息积极参加。他认为这样可以直接感受与全面深刻了解用户的使用场景、需求,收获会很大。
由于他经常这样做,不怕被同事、上级、客户利用,不怕吃亏,所以他反而比其他人得到了更多的以下成功条件:
(1)获得拓宽相关能力范围与学习锻炼的机会;
(2)获得积累人脉的机会;
(3)获得开发潜能,得到成长的机会;
(4)获得展示才华、建功立绩、赢得组织上下认可的机会。
由以上几点可见,如果一个人釆取聪明的积极的“被别人利用”策略,实际上一点也不吃亏。
我在“真业心学”理论中曾提到:这样的“被别人利用”,不仅是一种可能获得超常回报的交换性投资,更是一种谋求未来长远大业的的建设性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