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世纪50年代,“卖楼花”模式在香港开始实行,简单来说就是开发商把还在施工的商品房推向市场销售,后来传到了内地,并一直延续至今。
那个时候房地产是很赚钱的,开发商只需要准备10%的土地款,就连购地的保证金也可以通过融资的方式支付。于是在这种模式下,涌现了一大批大型房企。就拿我们非常熟悉的碧桂园来说,碧桂园在业内有一套原则叫“456制度”:4个月开盘,5个月资金回笼,6个月资金回正。
一些房企靠着预售制度,能够快速实现资金的回流,这对于开发商来说无疑是利好的,因为它们刚拿到地皮就可以卖房了,可以很大程度上避免资金链的断裂。
不得不承认,商品房预售制在房地产的发展史上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一方面是缓解了开发商建房的投资资金不足的问题,另一方面也减少了楼盘烂尾的出现,因为在房地产行业刚刚起步的时候,有不少开发商就因为资金的问题,导致没有钱继续建房,到最后只能烂尾。
但是随着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商品房预售制的弊端开始暴露,它和公摊面积一样,备受大家争议,有很多购房者表示自己的利益受损,希望能尽快取消预售制,这是为什么呢?
在预售制的“保护”下,商品房出现了不少问题,其中偷工减料、以次充好、延迟交付、过度承诺等是最为常见的现象。购房者认为自己买房就像是一场“赌注”,房子“先买后验”的方式导致老百姓承担了不少的风险,因此纠纷不断。
这几年关于取消预售制度的呼声很高,就连央媒人民日报也作出回应:商品房预售制的确曾起到了积极作用,但现在弊端有很多,长远来看,取消预售制不可避免。
事实上,现在海南已经出台了相关的规定,即新出让的商品房全部实行现房销售制度。另外,广东、四川等多个地区也就预售制提出了建议,这意味着未来预售制将会在全国范围内取消了,到时候房地产可能真的要变天了。
那么取消预售制后,购房者和开发商会有什么影响呢?
听到这个消息,有不少开发商都沉默了,因为对于他们来说,压力一定是会有的,一旦预售取消,房企回笼资金就会变得更加困难,这样一来,未知的风险也会更大一些。
以前的预售制就好比一个“大西瓜”,怎么切由开发商决定,购房者只能被动接受,要么接受预售制商品房,要么舍弃新房买二手房。
如果取消预售制就不一样了,购房者的利益能得到保障,大家不用再提心吊胆地猜测到手的房子会不会出现问题,现房销售可以提前了解,买到差房的概率会低很多。
于是在这种局面下,买房的选择权就交到了购房者手中。有人认为,在房子建好后,开发商为了回笼资金,不会选择高价慢慢销售,而是会低价抛售。
当然,也有人持不同的意见,他们觉得房价在不断地变化,很可能在开始建设到最后交房的期间,房价会大幅上涨,或者为了能弥补之前投入的大量资金,开发商也会加价。不过至于房价到底是涨还是跌,目前还没有定论。
有人会问了,未来现房销售会成为主流吗?
从发达国家成熟的市场历程来看,市场应该是多元化的,也就是说预售制商品房和现房销售都会存在,购房者可以根据自己的经济能力选择买房的方式。你觉得预售制应该取消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