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台市人民政府令〔2006〕第27号
《邢台市城中村改造暂行办法》已经2006年10月9日市政府第47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市 长 姜德果
二〇〇六年十月十一日
邢台市城中村改造暂行办法
为加快城市化进程,优化城市土地资源配置和空间结构布局,改善城市环境,促进城市经济社会更快更好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房地产管理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本办法所称的城中村,是指在市区京珠高速公路以西、南水北调总干渠以东、规划北外环以南、南外环以北的范围内,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上,以村民委员会为组织形式的行政村,以及由村委会成建制转为居委会(简称村改居)尚未改造的居民点。上述范围内城中村改造的规划、建设、管理,适用本办法。
市人民政府责成属地区、县(管委会)负责城中村改造工作。市规划、建设、国土资源、房管、发展与改革、人防等有关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做好城中村改造工作。
城市道路、环卫、给水、排水、供电、供气、供热、电信等市政公用事业单位,应全力支持城中村改造。
村委会(含村改居,下同)或村集体经济组织具体实施城中村改造。城中村改造在充分尊重广大村民(含村改居居民,下同)意愿的基础上,可采用多种方式实施,包括村集体实施改造,村集体融资联合改造、开发商独立改造、政府整合改造等。
城中村改造计划由区、县政府(管委会)负责制定报市政府批准后实施。城中村改造应具备下列条件:
(一)列入城中村改造计划;
(二)城中村改造规划已经完成,并经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批准;
(三)城中村改造拆迁补偿安置方案已经村民或村民代表大会2/3以上通过,报经区、县政府(管委会)批准;
(四)村委会与区、县政府(管委会)已签订城中村改造责任书。
(五)城中村改造已取得规划、发展和改革、建设、国土资源等部门的批准文件。
城中村改造建设规划的编制应当由具备资质的规划编制单位承担,经区、县人民政府(管委会)审核同意后,报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批准。
编制城中村改造详细规划应当充分听取村民意见,向村民公示。
城中村改造应注意保护文物、古迹、古树等历史遗存。要有相应规模的商业等配套公建、公共绿地、市政设施。
城中村改造范围由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在批准的城中村建设规划中界定。城中村改造范围和用地规模原则上不突破村庄建成区范围和用地规模。
城中村改造提倡合村并建或集中改造。
为实施城市规划,城中村需要异地建设的,新占用的用地规模,按预测村庄未来5年人口发展规模,人均不大于45平方米的用地计算。
城市规划道路(红线宽30米及其以上)、城市公共绿地等公益性设施需占用村庄建成区土地的,以及对村庄现状用地整合需置换用地的,有农田的村庄可就近等量置换;无农田的村庄,按《邢台市城市房屋拆迁管理实施细则》和《邢台市城市市政工程设施建设拆迁补偿暂行规定》给予补偿。
村集体自行实施和融资进行建房改造的,应首先用于本村村民安置和解决村民生活保障。仍有剩余的,可以进入市场。
开发商独立进行改造的,可采用净地或毛地招拍挂等方式进行出让。上缴市政府的土地出让金全部返还给村委会,用于村庄改造的拆迁补偿、解决村民生活保障、公益设施建设和市政设施建设。
政府整合改造的,以划拨方式进行供地,原村庄建成区的用地纳入本市土地储备。
城中村不得擅自新建、改建和扩建房屋。经鉴定属危房的,可以维修或原面积翻建,但不得扩大、加层。
城中村改造应完成城市规划道路、公共绿地等公益性设施用地的拆迁腾地。
城中村改造拆迁补偿安置应明确补偿方式和补偿金额、安置用房面积及安置地点、搬迁期限、搬迁过渡方式和过渡期限、违约责任、解决争议的方法等项内容。
城中村改造被拆迁人可以选择货币补偿,也可以选择产权调换。
城中村改造免收旧区改造费、市政设施配套费、绿化补偿费、土地管理费、房屋交易管理费、墙改节能专项基金、文物勘探费、道路占用费、垃圾清运费、原房屋建筑面积的人防易地建设费、建校费等市级可减免的行政事业性收费。
城中村改造用于安置村民和解决村民生活保障所建的房屋,经登记并核发房屋所有权证和国有土地使用权证后,可进入房地产市场进行交易。
城中村改造实行建设项目法人负责制和区、县政府(管委会)全程监督制。政府有关部门对建设中的规划实施、建筑工程质量进行监督。
在城中村改造中,未取得审批手续或者违反审批手续和本办法的相关规定进行建设的,城中村所在区、县政府(管委会)和相关部门应当予以制止,并依据相关规定进行处罚。
擅自搭建、抢建的违法建筑,由区、县政府(管委会)组织有关部门强行拆除。
各区、县政府(管委会)和有关部门可根据本办法制定实施细则。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原邢政〔2003〕9号文件和邢政函〔2005〕23号文件同时废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