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事务所简介 | 业务领域 | 专家顾问团队 | 专家咨询 | 收费标准
  政策法规 | 诚聘英才 | 博睿财税讲堂 | 基础会员服务须知
最新公告:
站内检索: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财税新闻财税时评

人民日报刊文:严防少部分金融机构把风险偷偷转嫁给老百姓

2016-09-28 文章来源:夏斌 欧阳洁 信息提供:人民日报 浏览次数:

严防把风险偷偷转嫁给老百姓(感言)


  金融调控监管制度创新迫在眉睫。对金融产品的结构特征,要有充分的信息披露,要严防少部分金融机构把风险偷偷转嫁给老百姓
  由金融天生内在的不稳定特性所决定,金融调控监管必须与产品创新相适应,否则产品创新不利于经济稳定。目前中国理财市场尤其是P2P行业乱象不少。相对于互联网金融产品的不断发展,金融调控监管制度的创新迫在眉睫,这对稳定当前的经济而言尤为重要。
  从金融产品本身的阶段性看,在不同的阶段,同一个产品,其意义和效益是不一样的。
  目前,面对国内银行不良资产增多的压力,很多市场人士考虑成立资产管理公司,把不良资产打包处理,并且大谈2002-2003年四大行改革处置不良资产的经验。那时候的金融技术可以学,但是一定要清醒,在不同的经济周期阶段,效果往往不一样。
  今天,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面临下行压力,意味着有些资产价格可能还会下跌。对于同类不良资产的处置,曾经的高回报率在今天就可能很难实现。
  微观金融企业要明白这个道理,宏观监管机构更要清醒地关注:
  第一,金融机构不良资产的转让、出售,一定要坚持严格的市场评估原则,政府不能干预。
  第二,对于金融机构将不良资产打包、或搭配其他金融产品,以理财、信托的方式或者通过同业市场销售给老百姓的,更要密切关注、加强监管。对金融产品的结构特征,要有充分的信息披露,要严防有些金融机构把风险偷偷转嫁给老百姓。现在P2P行业发展中已经有很多教训。不能从经验出发,用固定的"预期收益率"忽悠老百姓。必须认识到,同一个金融产品,在不同的经济历史周期,其投资回报率可能是不一样的。
  从金融发展大环境看,金融产品发展必须要有金融调控监管制度的配合,只有相应的调控监管制度到位,金融产品才能更好地服务于经济的稳定和发展。

关于本站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网站管理 | 微信管理 | 博睿讲堂管理
Copyright©2006-2022 河北博睿宏税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信息产业部备案/许可证编号:冀ICP备19003918号
冀公网安备13010202003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