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显示,包括Google、戴尔和雅虎等跨国企业,都利用荷兰宽松的法规和可避免双重课税的租税协议,在当地成立空壳公司合法避税。荷兰当局已矢言洗刷该国避税天堂的形象。
荷兰央行的数据显示,全球跨国企业2010年透过1.43万家荷兰的「特殊金融单位」,把大约10.2兆欧元的资金搬运到海外小岛避税。
但在欧洲国家普遍财政紧绌、极力设法开源节流之际,荷兰做为全球避税网络中继站的角色,已开始引发反弹。
荷兰国会对税制公平性展开辩论,各党议员都表示要洗刷避税之地的污名。执政联盟工党议员赫鲁特说:「荷兰不该成为避税天堂。我们已经受够那些纸上公司。」
荷兰社会主义党议员梅尔克斯近日去函财政部,询问荷兰在Google等公司避税过程中扮演的角色。他不满地说:「全世界政府都在削减预算,同时跨国企业却忙着逃税。」
彭博信息12月率先披露,2011年Google透过荷兰空壳公司,把将近100亿美元获利转到百慕达,因此省下20亿美元税金。
美国证管会的数据显示,戴尔自2004年以来利用荷兰空壳公司,避免约40亿美元所得税;2011年雅虎也利用海外办公室,少缴4,280万美元税金。默克药厂(Merck)同样运用类似手法,在荷兰登记54家分公司,2002年到2010年间把逾70亿欧元的权利金转到百慕达。
欧洲租税正义联盟主席万奇指出,荷兰从1970年代晚期逐渐成为避税中继站,当时政府为吸引跨国企业采取预先订价协议,公司只要拨出部分所得在荷兰课税,就能透过当地运转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