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改增后,各地税务机关下发的文件如雪片般,放眼望去,我仿佛进了文件的超市,各式各样都有,也看到有些人在吐槽文件太多看不过来,各种情形列举如下:
1、文件的搬运工。农夫山泉有句广告词:"我们不生产水,我们只是大自然的搬运工",类似的情景也发生在各种涉税业务群里,在网上,各种营改增文件的整理,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这些人没有什么报酬,就是扩大点自己的知名度。对于这类人群,我表示敬佩。如果有人把这些搬运工当成税务专家来看待的话,那么他一定是这个行业的新手。
2、过去四大行业的税务专业人士,营改增后,来解释当今的营改增政策,我认为这是过去做川菜的厨师在教人如何做汉堡。可能会有人说,我什么菜都会做,那他一定是小饭店的厨师。涉税服务行业错综复杂,是一个活到老学到老的行业,我是82年进税务局的,刚进门就接触增值税,我现在还在学习,那些年龄还没有我工龄长的人,以税务专家的名义到处讲课、给别人提供营改增专业服务的人,如果不加强学习,他们注定会成为一颗流星。
3、各地税务机关下发的补充文件,我认为是严格按照国家政策文件出台的背景来解释的,如:山东国税局对会议费的解释,但也有一些税务机关在解释会议费就不是很专业了,会议费虽然含有餐费和娱乐费,某些税务机关规定,也是可以开据增值税专用发票的,这明显和税务总局的文件是相违背的。这里我就不好意思点名是哪个税局下的文件。专业的税务文件,会让人赏心悦目,无厘头的税务文件,会把人搞的晕头转向。
4、营改增在具体操作过程中是复杂多变的,必须在充分把握增值税原理的基础上,结合当地税局的实际情况去贯彻执行,这点挺难做到的。因为,这与企业涉税岗位负责人的业务素质有很大关系。记得在几年前,在一个财务总监班上授课,我在讲解如何将送给客户的月饼与酒店相配合,进行合规的节税安排,讲完后,会场有一个财务总监提出问题,说:"老师你讲的不适合我们公司"。我问:"你们不给客户送月饼吗?"他回答:"我们不送月饼,我们送大闸蟹,所以你讲的送月饼不适合我们公司,我想听听送大闸蟹如何避免交个税。"听完她的提问,我当时惊呆了,心想,还有这么笨的财务吗?于是我就调侃她:"不好意思,送月饼的如何规避个税我会,送大闸蟹的我不会。"话音刚落,现场一片哄堂大笑,只有那个提问的财务在傻傻的看着我,不知所措。
当今的营改增江湖,是一个比较混乱的局面。各类以此为生的人,还是把内功练好后,在这个江湖找到自己可以谋生的领地,用心的去耕耘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