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事务所简介 | 业务领域 | 专家顾问团队 | 专家咨询 | 收费标准
  政策法规 | 诚聘英才 | 博睿财税讲堂 | 基础会员服务须知
最新公告:
站内检索: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财税期刊

从证监会到税务局 让官员辞职来得更猛烈一些

2016-06-08 文章来源:本站编辑 信息提供:叶檀财经 浏览次数:

  从证监会官员到税务局,许多官员相继离职。不要当作一件了不得的大事,甚至引发到公务员人才荒上,这是政府变化导致的"轻官员"体制,往正确的方向走出了一步。
  上一波公务员离职潮,诞生了冯仑等企业家,是中国市场经济兴盛期,这一次公务员离职潮,显示市场经济暗流涌动。
  中国公务员首先需要的是敬业与忠诚,其次是才能。不完善的体制,由老油条式的寻租公务员队伍运作,恐怕是最糟糕的权力运作方式。
  美、日第一流人才不在公务员队伍,没有阻挡人家体制高效。如果基础制度设计较为合理,加上中产收入阶层壮大,就是偏离又能偏离到哪儿去。在市场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的确需要精英治理,这并不意味着政府必须养着一大帮体制内人员,而是需要一套遴选制度,筛选出有实际才能、有底线思维的地方官员。同时在设计制度的时候,使各个不同利益群体充分博弈,制度才有长期生存的基因。
  设计制度的时候,一大帮从没纳过税、从没从事过创业的人在那儿闭门造车,让刚出校门的人制订核心政策,徒增社会风险。更可怕的是,一帮受过高等教育的人踏入公务员序列,既不承担风险还惦记着收取高租金,平时的工作由一帮临时工顶着,这样的精英治理是社会之害。最好的办法是,把大部分人放养到市场中,拥有实战经验,成为智库人士,这才是成本最低、效率最高的办法。
  官员离职背后原因很多,这些原因让人欣慰。
  第一个原因,官员的租金少了。
  《经济观察报》报道,中国大城市,税务部门正在迎来多年来最猛烈的一次。一方面是税务官员升迁难,当地税务局干部选拔的标准变化太快,一般税务官大多对自己的前途不抱太多希望。另一方面是经济难,这是最关键也是最根本的一个问题,"公费医疗没有了,养老金改成自缴费社保了,税务局收入减少了,特别是在大城市,这是人才流失的主要原因"。
  这难道不是好事吗?以前一个城市,最辉煌的大楼不是国税局就是地税局,以前考税务局公务员的岗位不是120:1,就是130:1,经过残酷的竞争或者调动极大的关系,才能进入税务部门序列。既然进入门槛如此高,通常来说工资、租金也得比较高,才抵得上此前花费的成本。一旦租金下降,部分人退出寻找更高的收入和租金,是再正常不过的事。
  现在营改增,国税地税合并到一块,地税这一块冗员开始突显。营改增是征税成本最低的方式,在流转中征税,不像美国个人所得税用要看家庭情况、要抵扣,牵涉到公平不公平的大事。
  证监会离职潮的原因大致相同。
  第一波从1998年持续到2003年,从证监会下海到基金公司的高管达到11位,5人担任总经理一职,第二波从2004年到2010年,官员离职以2004年、2005年和2007年最为密集。第三波从2010年至2014年,前往基金公司的官员达到15位。是从2014年开始到现在。2014年全年,证监会约有30名处级以上干部离职,其中大多数投身市场机构。
  或者因为股市大涨,或者因为官员的收入远远比不上基金高管,官员加上隐性收入也赶不上市场人士,那些认为自己有一技之长、或者有猎头盯上的官员率先跳槽。
  第二个原因,风险高了。
  2015年是中国监管机构被捕人数最多的一年,也是被捕级别最高的一年。以往发行与并购重组名单就是博弈的重点,掮客对名单明码标价,手握发行、并购大权的专家、官员,以极低的制度风险获得潜收入。现在隐性收入或许还有,但风险却大大上升,甚至得不偿失。
  证监会每周的新闻发布会,真刀真枪的公布案例,估计会让不少人心惊胆战。并且,证监会领导洗牌基本告一段落,新的官员有新的配套人员,在国内是非常正常的事。
  很多人担心,政府内的专业技术人员进入企业、机构,会导致监管力量下降,一个正常的社会,政府内只要部分精英即可,其他是高效的执行者。考虑到政府拥有主要资源配置权,政府真想纳入部分精英并不难,何必招聘一大批人当精英供养着。

关于本站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网站管理 | 微信管理 | 博睿讲堂管理
Copyright©2006-2022 河北博睿宏税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信息产业部备案/许可证编号:冀ICP备19003918号
冀公网安备13010202003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