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最近,受一家外资公司委托,欲为其金属资源回收项目进行股权融资提供法律服务,特别在网络上查询相关资料,发现下面这几篇文章,觉得应让更多的企业企业家知道,吸取别人的教训,以免上当受骗。
1月21日,姚元抱着最后一丝希望,发出商务函解释后,就再也没有收到美国纳斯达克上市融资服务公司北京代表处的任何消息。至此,他终于明白,自己受骗了。
“这是一家非常高明的骗子公司。”4月20日,姚元在电话中不无伤感地对《南方周末》记者说。
姚元是一家西部公司的董事长。2006年3月,他为开发一个新项目成立公司,并开始四处融资。2006年5月,当时姚元的助手在一个招商网站上看到美国纳斯达克上市融资服务公司的宣传后,主动发了一封自荐信。
电话没过几天打来了。这家美国公司对姚元的项目表示了极大的兴趣,并承诺可以先投资然后再帮助海外上市。“这套说辞打动了我,未来海外上市是我特别看重的。”姚元回忆最初接触时,虽有戒心,但这家公司承诺会给他投资近十亿元。他动了心。
冲着这个美妙未来,姚元数次前往北京与该公司接洽。2006年7月份,姚元终于决定在《中外合作意向书》上签字。意向书明确了投资金额,也提出了投资前提———完成律师调查和项目分析报告并获总部批准。
这时就产生了各种名目的中介费。美国纳斯达克上市融资服务公司指定律师调查要委托给北京浩X律师事务所,费用4万元;制作《项目投资安全与增值潜力分析报告》同样指定给亚X创富投资顾问公司,费用20万元。
姚元心有戒备,向业内朋友打听这个程序和价格是否合理。“得知基本合理后,我仍提出自己找律师事务所和评估公司。这个要求被拒绝了。争执不下间,他们让先做律师调查,并承诺共同承担律师费。”姚元说他当时就做了个让步。
2006年9月,北京浩X律师事务所律师邢XX前去姚元的公司考察。邢详细察看了项目所在地、营业执照、公司章程等文件。在姚元看来,一切既规范又严谨。
浩X律师事务所开具的《资信调查报告书》也充分肯定其公司“具有实施法律所规定的经营条件,且前期准备工作已基本完成”。美国纳斯达克上市融资服务公司收到律师报告后马上给姚元发去了《专案立项通知函》,称将予以专案立项。
“我比较相信律师的公正性,这两份文件给我吃了定心丸,诱导我一步步走了下去。”姚元告诉记者。
恰在此时,这家公司又告诉姚元,它刚刚参与协办了北京市发改委主办的“中小企业(行情论坛)境外上市融资培训”,这使得姚元更加坚信不移,“北京市发改委,还能跟骗子合作?”
一切顺理成章,双方于2006年11月签订了《中外合作合同书》,签合同的当天下午,根据合同约定,姚元又拿出了20万元制作分析报告。这一次,他没有任何犹豫。
变故突如其来。分析报告刚刚递交,这家公司就发来一份商务公函,提出了4点意见,要求姚元在十个工作日内提供另外四份文件,否则终止合作。
姚元惊觉不妙,“一开始我就强调,根据法律,中外合作企业的立项手续必须双方共同提供证件、共同申请。怎么临到最后,却让我们自己申请?”
这家公司再次来函称,“双方对‘合作’的理解有误,是在已有项目基础上合作,而非建立新的合作企业。鉴于你方无法按时提供,决定终止合作。”
这就等于给姚元的融资梦判了一个死刑。“他们以合法的身份和程序,诱导我们支付了大量中介费用,最后却以不合法的、他们早知我们无法实现的要求为由而终止合作,这实质是诈骗。”回想整个融资过程,姚元后悔不已。
姚元并不是第一个受害者。张子泽是一位曾在美国工作数年的福建华侨,他在安徽有一个项目,2006年6月开始与美国纳斯达克上市公司北京代表处接触。“可能因为我屡次提及各类融资诈骗,所以前期他们并没有让我做律师考察和分析报告。”张解释道。但当这家公司通知他融资成功,并且“为了保证第一笔融资款的安全”必须做担保时,“身经百战”的张子泽马上意识到这可能仍是个骗局。
虽然只被“骗”了7000元,但因为“咽不下这口气”,张子泽从2006年12月底开始在网上开博发帖,披露“骗局”。
铺天盖地的帖子攻势下,一些企业终止了合作,一些企业加入了斗争,他们都曾花费10万元到30万元不等,但无疾而终。这些企业的经历,更坚定了张子泽的判断。
神秘的美国公司
美国纳斯达克上市融资服务公司是否真如姚元和张子泽所断定,是一家精心伪装的骗子公司呢?
2007年4月18日,《南方周末》记者来到该公司的办公地点———外交公寓12号楼3层,“外交公寓”是几个容易让普通中国人浮想联翩的字眼。正是这个富有意味的办公地点,加上豪华大气的装修和似是而非的名号,让中小企业家们深信不疑、前仆后继地掏出腰包。
但此时,这家公司大门紧闭,牌子也摘了下来。门内可见前台上方悬挂着中国国家领导人和布什的头像,两侧插着中美两国国旗,依稀可见当初的气派。一眼望去,其他房间空空如也,办公人员只剩下一位前台小姐和一位后勤工作人员。他们告诉记者,公司的商务代表平时不坐班。
如今,这家公司的官方网站www.nasdaqbj.com已经无法打开,提示信息为网址过期。所幸在搜索引擎上还是留下了这家公司的丰富信息。看起来,这似乎是一家实力雄厚、业绩卓著、异常活跃的公司。这家公司的中方代表名叫李崇瑞,自称是美国国际WTO大学教授。
他们在一些招商网站上这样介绍自己:“公司成立于1988年,注册于特拉华州,在纽约和洛杉矶都有办公室,员工有近两百人,掌控18亿美元基金,2006年进入中国。”
同时该公司还发布了一系列如“在人民大会堂举办与华信软件集团赴美上市的签约仪式”之类的新闻来宣传自己的业绩。在很多推广网页上,这家公司都将纳斯达克交易所的网址和自己的网址列在一起。
记者在随后几天的调查采访中,很快发现这家公司存在许多疑点。
记者在与美国纳斯达克交易所联系后得知,2006年年底,在获悉这家美国纳斯达克上市融资服务公司的一些做法后,美国纳斯达克交易所法律部曾要求他们不得以纳斯达克的名义开展融资活动。“我们与这家公司没有任何合作关系。”纳斯达克中国首席代表徐光勋强调。
2007年4月18日,记者与华信软件公司联系发现,所谓美国纳斯达克上市融资服务公司与华信软件签约赴美上市完全就是谎言。据华信集团证券部总监宫兆英回忆,“发布会时他们不请自来。之前我们曾洽谈过海外上市事宜,但他们介绍的上市程序与常规相悖,令人起疑。而且他们声称是纳斯达克交易所的代表处,但我得知纳斯达克当时根本没在中国设办事处,于是建议董事长终止洽谈。”
2007年4月20日,原《南方周末》高级记者庞瑞峰在美国调查发现,美国纳斯达克上市融资服务公司注册日期是2005年7月,并不是所谓的1988年。特拉华州也是美国最容易注册公司、优惠政策最多的一个州。他发现这家公司无论是唬人的名号,还是运作的手法都与他三年前报道的美国世行集团融资黑幕如出一辙———2004年9月,本报先后发表了《美国世行集团融资内幕调查》和《再揭美国世行集团融资黑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