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7日,在“博鳌亚洲论坛2019年会”上,全国政协委员、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研究员贾康表示,增值税税率下调,各企业减税感受不同,在于各企业市场竞争力不同,增值税是流转税,可以在商品流通过程中将税负转嫁给下游买家,市场竞争力强的企业更有能力提高产品价格转嫁税负。同时,税率下调,由于增值税税负的转嫁机制,一般老百姓肯定也将受益。
以下为发言实录:
增值税标准税率往下降是对于一般纳税人的。一般纳税人是有一定规模和素质的企业,才能取得增值税发票,才会有增值税上的抵扣。
而对于小规模纳税人,如果小规模纳税人一旦发展到接近一般纳税人的时候,小规模纳税人跨过这个门槛之后看起来是要更规范地纳税,但是前后的客户可以形成更稳定的上下游联系,就可以乘势把自己的企业做大做好做强。但是在整个社会,一般纳税人的数量是比较少的,都是发展到一定程度以后进入这个状态的。
对一般纳税人标准税率降低以后,企业的减税感受,实际上有区别。因为从运行机制来说,增值税是间接税,税负不是直接落到纳税环节上的,税负可能往后做转嫁,有竞争力的企业是把这个税负转嫁到产品价格上,提高产品价格,只要后边能接受价格,企业所消化的税负就越多。
那谁能把这个税负加到产品上去?这就要看这个企业了。竞争力强的企业对这种税收更有能力通过加价往后边去转嫁,竞争力不足的企业只好自己吃下来,保持价格不变,争取维持原来的市场份额。在这种情况下,就是优胜劣汰,无可厚非。
那么,企业感受到的有差异的减税,或大或小的减负,这个减负的最终归宿在哪?最后的归宿很大程度落在最终消费环节,也就是终端消费者,到了最终消费,该吃的吃,该穿的穿,该花的花,无可转嫁了。
因此,流转税减税最终的受益者是消费者大众,增值税税率下调,一般老百姓肯定是受益的。
但是中国商品价格一般体现的是价内税,消费者看不出买一个东西其中所包含的税是多少。未来,我们会越来越多地体现价外税,条上打出来商品价格多少,税多少,那个时候就可以看出税到底降了多少。
减税这个好处,我们再分析一下中国消费者结构如何。中国现在总体来说是中产阶级的发展阶段,但是整个社会的财政分配和收入分配不是枣核型和橄榄型,中国现在更接近于金字塔型,巨富不少了,但是是中国14亿人口的尖顶,下边有更多低、中收入的社会成员,低、中收入群体构成了消费者主体,他们原来在不知情的情况下给国库做了贡献。
那么现在,他们承受的价内税的负担降低了,就使他们得到了实惠,得到了好处,特别是恩格尔系数比较高的低收入阶层,以后每个月会减少花在解决温饱上开销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