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实行积分制落户,北漂中的精英们,终于可以落户北京了。恭喜你们!
从10月23日起,取得北京积分落户资格的北漂们,终于可以开始办理手续,成为一个真正的北京人了。
今年4月份开始,北京正式启动积分落户申报,学的是上海,上海早就积分落户了。
北京,一线城市中最难落户的城市。有人说,北京上海积分太严,落户人数太少,但有门槛总比没有门槛好,公开透明总比暗箱操作好。
按照最新政策,只要持有北京市居住证、不超过法定退休年龄、在北京连续缴纳社保7年及以上,没有刑事犯罪记录,都可以参加积分落户申报,最终有超过12.46万人,进行了申报。
考虑到资源和规划,北京积分落户,真的很难。
先来看一组数据。
2017年年底,北京全市户籍人口1359.2万人,常住人口2170.7万人,常住外来人口794.3万人。最终确定的积分落户规模为6000人,最低落户积分90.75分,按照同分同落原则,实际公示名单6019人。
12.4万人申请落户,6019人成功,占申请人口的4.83%,相当于外来常住人口的千分之0.76。
最终能落户的,上辈子拯救过地球。
想在大城市积分落户,是哪些稀缺人才?你今后应该学什么专业?
首先,在落户的6019人里,70后是绝对的主力。
从年龄、工作、财富上,70后具有天然的优势。历经职场的历炼,70后已经脱颖而出。
在积分落户的9个细分指标里,合法稳定就业、有合法稳定住所,都是大额加分项目。
连续缴纳社保满1年可积3分,70后群体比起80后,90后,在京工作时间更长。除此之外,在自有产权房里,每连续居住满1年积1分。按照年龄来算,1970年出生的北漂,已经48岁了,在北京工作、居住多年,累积的分数优势,比其他年龄段的大很多。
在所有通过人群中,大约有600名80后,占总量的十分之一。前1000名高分群体中,有20多名80后。能在北京积分落户过程中杀出一条血路的80后,几乎个个是精英,不简单。
其次,学高科技,学精了。
在落户的人中,IT和高新技术产业员工,最占优势。
权威数据显示,来自华为、阿里、百度等高新技术企业的员工众多。
100分以上高分段人员中,35.8%来自高新技术企业,23.4%获得创新创业奖项,12人获评省级以上劳动模范。
第三,为社会作出重大贡献。
取得落户资格的80后群体中,年龄最小的是31岁,一共有3人,都是硕士学历,2人在高新技术企业工作,获得纳税加分。
纳税加分是什么概念?妥妥的中高收入群体,有重要贡献。
按照北京政策,享受纳税加分项,需要连续三年,每年纳税额超过十万元,能够积6分。年工资纳税10万元,按照纳税标准,大约需要月薪4万以上,年薪50万以上。
为了防止资源环境恶化,积分落户有门槛,没门槛也不必积分落户了。并且,资源越集中的城市,门槛越高。
北京有自己的人口红线。根据统计公报,截止2017年年底,北京全市常住人口2170.7万人,规划指出,到2020年,北京常住人口规模控制在2300万人以内,2020年以后,长期稳定在这一水平。
从2017年末北京市常住人口数量看,未来三年,北京只剩下约129.3万常住人口的增长空间,每年积分落户人数6000人。
资源紧缺城市,人口往往聚集。
6000个人,每个入选指标背后,不光是一个人,还有一个家庭。3,40岁的人,基本人都结婚了,也就是说,2018年的新增入户名额,带动的不仅是6019个人,他们的孩子、配偶随后也会迁入北京,还有他们的父母可能跟随养老,带动户籍人口增加,无形中压缩了后续的新增户籍空间。
不要小看6000这个小小的数字,这是背后的6000个家庭的希望,这意味着北漂们有了公开的标准,有了未来的前景,这是中国户籍改革过程中的一大步。
多数落不了户的檀香们,请去二线城市,赶快!
与北京、上海落户的极度谨慎相比,武汉、杭州、南京等二线城市,在努力放宽落户条件。
杭州的积分落户通过率比一线城市高得多。
2018年度,杭州积分落户的有效申请人数为2.38万人。130分以上即可落户,共有1.11万人符合资格,占总申请人数的46.7%。
越来越多的二线城市,敞开怀抱,拥抱年轻人。
2015、2016年,武汉市人口净迁移率分别为千分之-1.78和千分之-0.29。在2017年抛出一系列引才落户政策,比如"百万大学生留汉创业就业"、"百万校友资智回汉"计划后,武汉市的人口净迁移率,直接回到了千分之19.78。
二线城市除了抢人,还在积极吸引企业入驻。2017年6月,小米与武汉市政府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同年11月18日,小米、金山、顺为在光谷金融港举办入驻办公仪式。
网上流传的一份小米集团《搬迁员工相关福利政策》,土豪到不行。
小米集团规定,在2019年3月底前,从北京迁往武汉、南京的小米员工,将获得大礼包奖励,包括基本工资不变、3万元搬迁福利费、不受当地限购政策影响可立即购房等等。
从一线北上广深,到二线的杭州、南京、武汉,落户政策的分化,会带来更强的钟摆效应。
随着经济发展,二线城市以及一线城市卫星城的资源,不会低于一线城市,想要安居乐业的朋友们,在城镇化的大红利中,赶快上车!
注:这是给年轻人的建议书,与其唠唠叨叨抱怨,不如提升自己的能力。
能留在一线城市,就留在一线城市。
不能留的,赶紧去二线城市,或者去一线城市卫星城。
其他城市,不考虑。
10 这个政策全面松动!买房的,看过来--
叶檀财经 叶檀
商品房、土地和房企,三者终于步调一致。
因为,房地产趋冷,风险太大。
11月14日,统计局发布1到10月房地产宏观数据。商品房销售增速持续处于低位,连续三个月下滑。商品房销售面积13.3117亿平米,同比增长2.2%,增速比1到9月回落0.7%。自2018年以来,商品房销售增速很少超过4%。今年前七个月,累计增速4.2%,前十个月,下滑到1到2.2%。最近三个月是负增长,
土地成交价和房企拿地规模,随商品房销售额一起回落。
根据统计局数据,1到10月,房企土地购置面积2.1963亿平米,同比增长15.3%,增速同比1到9月回落0.4%。土地成交合计11695亿,增长20.6%,增速回落2.1%。
房企也越来越理性,土拍溢价率走低,对地方政府相当不利。
最着急的是房企们,喘着气大规模补血,为年底做准备。
一、大补血 房企冲刺年关
10月以来,多家房企获得大额融资,过去两周,房企发债规模、发债速度达到极限。
11月15日。龙湖集团连续两天提交两宗发债计划,分别为55亿的第三期公司债券,以及50亿规模的住房租赁专项债券。雅居乐集团同一天公告,建议发行美元计值的优先票据。合景泰富集团公告称,将发行本金4亿美元优先票据,年利率9.85%。
11月13日,华夏幸福公告,证监会核准发行不超过80亿公司债。11月12日,阳光城公告,11亿公司债将于2018年11月15日起在深交所上市,票面利率7.5%。
11月9日,华远地产公告,11月8日完成2亿美元3年期高级无抵押定息债券簿记定价工作,票面利率为11%。
11月6到8日之间,建发股份连续发行3次超短期融资券,总规模15亿。
滨江集团、陆家嘴、隆基泰和、龙湖等房企都在11月完成几亿到几十亿规模不等的融资。
资金链极度紧崩的房企,终于可以暂时松一口气了。
新一轮房企融资有两个特点:一,金额庞大;二,融资成本越来越高。
同策研究院数据显示,10月房企融资成本达到历史峰值。境外渠道虽略宽,但成本更高,恒大旗下景程有限公司的优先票据,最高融资成本达13.75%。58安居客房产研究院报告显示,2018年1到9月,销售额前50的房企,融资成本同比去年平均提升1%,融资金额同比收窄近三成。
房企资金链一紧张,土拍市场就过冬。今年土拍的冬天,比以往时候来得更早一些。中指院最新数据显示,10月300城共实现土地出让金总额2361亿元,环比下滑25%,同比下滑40%。
前两年顶着"三高"(高周转、高规模和高负债率)扩张的房企,到了转型时刻。进不了头部阵营的中小房企,缺钱缺规模,只有被淘汰的命。头部房企如万科,在部分地区以价换量,加快销售资金回流,但需要资金抄底优质地块。
二、中介费逆势上涨 房东无处释放的焦虑
看着房企们一波又一波的融资,中介头部玩家却一反常态。
11月15日,上海链家将中介费上调到房屋成交价的3%,买方2%,卖方1%。之前的买卖双方各1%,都是买家承担,现在合计3%,最终也会转化为买家成本。
二手房价和成交量,更能反映真实的市场预期,在二手房成交量远高于一手房成交量的上海,更是如此。
链家工作人员表示,上调中介费之前,四个一线城市中,上海二手房中介费一直比较低。北京二手房中介费率2.7%,深圳、广州平均水平为3%。
上海二手房市场,已经阴跌接近两个月,链家却逆势上调中介费。
上海二手房指数办公室数据显示,10月上海二手住宅成交套数为11980套,环比下降13.95%,成交面积环比下降15.65%。10月上海二手房成交量低于前三季度1.35万套的月均水平,还在调整。
春江水暖,中介最先感受到市场寒风,链家这么做,因为有底气。
链家的大本营是北京。2015年3月,链家收购德佑,收购后仅仅半年,链家门店扩张4倍,经过三年并购式发展,截止2018上半年,上海链家市场份额接近33%,是第二名易居的三倍。
即使如此,链家上调中介费,可能费力不讨好。
11月本来就是传统淡季,买房客都在等着开发商年底冲业绩,优惠打折。链家迫于自身亏损压力,需要从低价厮杀的中介血海市场中抽身而退,于是先涨一次中介费,让市场慢慢消化,与当年的房东挂牌价上涨,是一个套路。
有一点不同的是,链家的市场话语权很强,会对卖家产生很大影响。市场降温时,卖家两大希望全落空,房子不贱卖,中介费下调。
中介费上涨会加剧买家的观望情绪,卖家的焦虑无处释放。
三、房贷利率终于松动
唯一的好消息是,房贷利率上浮空间已被封杀。
融360监测显示,全国首套房贷平均利率持续上涨22个月。2018年10月全国首套房贷款平均利率达到5.71%,相当于基准利率1.165倍,环比上0.18%,同比去年10月首套房贷款平均利率5.30%,上升7.74%。
房地产市场降温,已经有银行的房贷利率开始松动。诸葛找房数据显示,截止至10月份,首套房贷利率下调银行数量达到19家。
《都市快报》报道,从10月开始,杭州部分银行的首套房贷利率松动。最早开始下调的是工商银行和中国银行,最近,建设银行、农业银行、招商银行、汇丰银行部分支行等相继回调,不仅针对首套房,甚至包括二套房。
这么松?是肿么了?
网红一二线城市,是教堂顶上的那根针,是房价和房地产政策的风向标,上一波房价上涨,挑头,这一波房贷利率松动,掉头最快。除杭州外,厦门和南京也出现房贷松动。
厦门地区工农中建、邮储、招商、民生、兴业等多家银行的首套房贷最低利率陆续回归基准利率。
《南京晨报》报道,部分银行的首套房贷款利率从上浮25%下调到基准上浮20%,接下来可能会降到16%。
南京也是2016年全国总价地王最多的城市,在双限政策之下,还包揽当年全国总价地王前十中的一半。现在去杠杆显成效,悲催的亏本地王盘开始入市。
《中国房地产报》报道,麒麟板块的京奥港未来墅成为首个亏本地王。2016年4月15日,北京嘉诚摘得G09地块,楼面价高达22353元/平米,2017年9月11日,首批房源开盘均价为25884元/平米,只比楼面地价高出3500元/平米。
地王盘,拿地的时候谈笑风生,入市的时候满面流泪,太煎熬了。
年关将至,融到资的大房企、和卖不出地的焦虑的地方政府联手,先尝试托住房价,再筛选真实需求。刚需改善的需求,该释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