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号文件无疑是一剂‘猛药’,其最终目的依然是对投资、投机者获利进行控制,也体现了政府调控楼市的决心。”全国政协委员、住建部专家委员会委员张泓铭说。
张泓铭所说的“17号文件”,是指刚刚发布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继续做好房地产市场调控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13〕17号)。严格来讲,17号文件中有关税收政策的规定,并非新政策,只是强调了《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个人住房转让所得征收个人所得税有关问题的通知》中关于据实征收的规定。但是,这仍然引起了极大的关注。
全国政协委员、东方资产管理公司原总裁梅兴保对17号文件的实施效果评价并不积极。他说,17号文件的出台有必然性,也有偶然性。说必然性,是因为这是上一届政府对目前房价过快上涨的回应,出台调控措施是必然的。现在的楼市是卖方市场,增加的税负会转嫁给购房者,增加其交易成本,短期内会起到抑制需求的作用,但供需矛盾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而且会误伤刚性需求者。房地产市场需要达到供求双方的平衡才能从根本上抑制房价过快上涨,这是根本问题。
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部长张小济也认为,如果按照17号文件,个人所得税一定会转嫁到买家身上,那些刚性需求者可支配收入因此会进一步减少,贫富差距会进一步拉大,没钱的人会更没钱。
全国政协委员、致公党重庆市委副主委丁时勇表示,作为一项临时性措施,严格征收20%的个人所得税,短期来看的确会有效果,但长期效果仍然有待观察。当前中国楼市的调控是一个比较复杂的工作。要想把各个工作干好,应该注意调控基本政策与临时政策的配合,经济手段与法律手段、行政手段的配合,税收政策与信贷政策、财政政策的配合。建议还是尽快深入推进房产税改革,这是理顺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有效调控房价的根本措施。
列席全国政协会议的侨联代表李纲是一位美籍华人,在美国主要从事房地产投资。谈及17号文件,他表示,和中国楼市价格持续上涨不同,美国的房地产市场呈现出周期性的波动——房价总是有涨有跌,但涨的总比跌的多。这种很有规律的周期性波动,让普通购房者对楼市有一个比较理性的预期,从而不会纷纷将房地产作为热门投资品。由于中国房地产市场供求矛盾比较突出,加上人们对楼市的预期比较乐观,自住需求、改善性需求和投资需求混杂在一起,又进一步加剧了供求矛盾,助推了房价上涨,从而形成恶性循环。如何更好地掌握购房者的购房目的,恐怕是中国政府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张泓铭建议,未来,政府对自住需求要从支持改为鼓励,从而扩大内需;对其他住房需求要从抑制改为允许;对无度住房需求要从限购改为重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