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事务所简介 | 业务领域 | 专家顾问团队 | 专家咨询 | 收费标准
  政策法规 | 诚聘英才 | 博睿财税讲堂 | 基础会员服务须知
最新公告:
站内检索: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财税新闻税收要闻

2019年中国减税规模预计近1.5万亿元

2018-11-30 文章来源:肖立晟 信息提供:界面新闻 浏览次数:
  目前的宏观经济调控中,单纯"放水"的货币政策正逐步失效,市场对宽松财政政策的期待日渐升温。在宽松的财政政策中,增支的困难已基本形成共识,且增支现被认为是一种"短视"的政策,似乎不该继续被采纳。由此,立足经济未来长足发展,减收这种所谓"放水养鱼"的宽松财政政策似乎更为可取。 
  减税从长远看,固然是一种有效的宏观调控方式,但并不是说减税有百利而无一弊。减税不是简简单单的预测税率变化多少、什么时候落地。而是需要弄清楚: 
  首先今年减税规模如何?已经有"超1.3万亿"减税费措施,为什么没感觉到明显的减税效应。 
  其次,在不提高财政赤字的前提下,减收意味着减支。若在不减支的情况下减收,就要知道是否有超收收入,进而合理的措施是将超收收入进行调减。 
  第三,要全面作用于宏观经济,减税就不是简单的减某一税类,而是一系列减税措施的配套实施。除市场预期的增值税外,还有哪些配套的减税措施同样应在预期之列。 
  第四,减税的规模不是单考虑增值税,各项税类的减税结果都应包含其中。同时还要考虑财政的可承受能力。因此,减税不是简单的"一减了之",系统的考量更为重要。 
  2018年"超1.3万亿"减税降费 
  9月27日,财政部部长刘昆表示,今年的减税降费总额预计将超过1.3万亿元,高于今年初设定的1.1万亿元减税目标。超1.3万亿的减税降费除涉及到我们比较熟悉的增值税、个税外,还有企业所得税层面的微调,针对于高科技企业、创业企业和小型微利企业出台的税收优惠政策,出口商品退税税率下调,取消或停征行政事业性收费等等。 
  但市场为何对减税的效应并不十分认同,且期待更大规模的"实质性"减税措施? 
  首先,从目前实施的减税措施的受益对象可以发现,普惠式的减税措施主要有增值税税率下调一个百分点及个税的免征额提升。2018年可能涉及的减税额度仅为3200亿元左右,其余大部分的减税降费措施都有较为明确的指向性,如留抵税额返还虽然涉及企业较多,数额在万亿级以上,但今年退还的仅为现金制造业业、研发等。 
  其次,落地时间靠后,效果未及显现。如今年实施减税力度较大的出口退税及进口关税、增值税税率的下调,落地时间多集中于9月以后。减税效应还没有开始显现。包括普惠式减税的个税免征额提升,同样开始于10月。 
  第三,减税降费是针对相应企业。对于上市公司来说,可能收到的正效益仅占全部社会企业的一部分。如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官方估计减税规模在650亿元左右,但根据我们对所有上市公司研发费用逐一划分抵扣摊销,计算结果显示,按最大范围估计降成本效应,可能仅有300亿元左右。 
  第四,税收严征缴,税率下调,基数扩大。最后可能带来的结果是税收总体规模的上升。 
  增值税、进出口税收减免可能继续加码 
  横向比较近三年的税收收入累计同比增速变化,税收收入占比较大的税种增值税、企业所得税、进口货物增值税消费税、个人所得税以及消费税,除增值税外,其他税收2012年以后的累计同比增速基本跟随经济的变化在合的范围内波动。仅有增值税2016年以后同比增速出现了大幅突跳的情况。从表面来看,这是因为营改增后,营业税"并入"的原因。 
  但"营改增"全面推行始于2016年5月,2017年营改增给增值税带来的异常变化应该完成了全面消化。但2018年上半年增值税收入同比增速再次大幅上行,并维持在20%左右。增值税收入的增长很难再完全用"营改增"来解释。税收严征缴可能是更好的理由。 
  税收作为企业的成本,左右着企业盈利的变化。因此,企业有偷逃税费的意愿。对于企业所得税等税种来说,偷逃税费一般以个案发生,但增值税的下游缴税需要上游缴税的进项抵扣,因而增值税的偷逃一旦发生,将涉及整个产业链。今年随着国地税合并等因素带动的税收严征缴,增值税收入增长就更为"顺理成章"了。 
  除增值税收入可能有超收收入外,我们用同样的方法估计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消费税等税种的合理收入,结果发现其余税种存在超收收入的现象并不明显。这也可作为我们判断明年大规模减税的一个依据,即超收的部分是最有可能首先被减去的部分。 
  此外,明年实施的大规模减税措施并非只有增值税,进出口税收减免可能继续加码。从今年的减税规模情况看,进出口税收减免估计已占到全部税费减免总额的31.7%.目前中美贸易争端前景不明,若美再对华继续加征进口商品关税,则很有必要在明年的一揽子减税降费计划中,为出口退税及进口关税、增值税、消费税预留减税的空间。 
  预计明年减税规模近1.5万亿元 
  11月1日,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习总书记强调"实质性降低企业负担。要加大减税力度。推进增值税等实质性减税,而且要简明易行好操作,增强企业获得感。对小微企业、科技型初创企业可以实施普惠性税收免除。"目前市场上对明年减税降费的规模较为一致的估计是1万亿元以上。 
  从我们对今年减税规模的测算来看,若明年仅是超过GDP一个百分点的再减税规模,似乎并不算超预期。但叠加今年政策效果在明年的体现,减税规模则比较可观。根据测算,预期2019年现有减税政策全年减税规模:增值税估计将减税3600亿元;个税减税估计约4000亿元;出口退税减税估计约为3200亿元;进口相关税收减免约3900亿元。 
  探讨明年继续追加的减税政策,首先如何理解实质性减税以及为小微企业、初创型科技企业普惠式减税。今年1.4万亿以上的减税效应不明显,其中一个原因即超收收入。在不加大财政压力的情况下,合理的减税规模应是减去超收的部分,即追加2000-4500亿元的减税规模。此种规模对应的更可能是三档税率的小幅下调1个百分点。但超收收入的部分难以称之为实质性减税,因此,若要进行实质性减税,就要在减免超收部分的基础上,大幅下调各档税率或去除一档。 
  其次,对小微企业、初创型科技企业的普惠式减税。可能涉及留抵税额返还及企业所得税。根据我们估计,留抵税额1.4万亿的规模,今年仅做1130亿元,明年仍有可能继续加码。而企业所得税可能对认定的小微企业进行免征操作。第三,中美贸易战的阴霾若仍难以消除,我们仍要为加征关税准备相应的财政政策工具。根据我们的测算,若特朗普将目前2000亿美元进口产品加征关税至25%,并继续追加2760美元进口产品25%的关税,我们需至少采取1328-2513亿元的额外出口退税已熨平出口波动。 
  综上,我们认为今年的减税毋庸置疑,但大多数减税政策并非普惠、减税效应未显现以及严征缴带来的超收等因素,导致市场对减税的感受并不明显。2019年,现有减税政策逐步体现以及为未及预期事件预留财政政策空间,可能会压缩市场期待的增值税的减税规模。 
  若2019年降税完全由赤字弥补,简并税档的结果可能将导致一般公共预算赤字水平将达到4.5%(如去除第一档或第二档,每年的减税规模应在8000亿以上)。若不完全由赤字弥补,且政府债务率谋求不再提高,财政则需要削减经济职能开支,即面临大幅压减一般公共预算中的基建或政府消费的可能,相对应的对计入GDP核算的投资或消费不利。而若是各档下调税率1-2个百分点,一般公共预算赤字水平可能维持在3%左右,财政压力也相对较小。结果如何,还要看决策者的全盘考量。 
  从减税降费政策公布的时点来看,我们预期有三个时间段可供参考。一是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召开之际(若有);二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之后;三是明年"两会"之后。
关于本站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网站管理 | 微信管理 | 博睿讲堂管理
Copyright©2006-2022 河北博睿宏税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信息产业部备案/许可证编号:冀ICP备19003918号
冀公网安备13010202003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