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4日 星期五
  首页 | 事务所简介 | 业务领域 | 专家顾问团队 | 专家咨询 | 收费标准
  政策法规 | 诚聘英才 | 博睿财税讲堂 | 基础会员服务须知
最新公告:
站内检索: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财税新闻税收要闻

教育失败在哪里?从传授智慧沦为传授知识

2017-07-27 文章来源:傅国亮 信息提供:晓妍凤平 浏览次数:24

  近几年,教育走向了一个极端,出现了"教育思想热"或者说"教育思想泛化",一个局长就有一个教育思想,一个校长就有一个教育思想。有些学者对此进行了反思甚至批评,唿吁教育要回归到原点。教育的原点是什么?教育界的共识是"促进人的发展",问题在于促进"人的什么的发展"。
  只关注学生知识传授,是培养工具不是培养人
  什么是教育?教育的原点是什么?德国哲学家、教育家雅斯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一书中说:"教育首先是学生精神成长的过程,然后才是学科知识获得的过程。"我认为,它抓住了教育的本质,说出了教育的要义,"精神成长"应当是教育的原点。
  教育,首先是一个德育概念。如果我们只是关注怎样把学生需要学习的知识教给他,那么我们还只是把学生当做一个工具来培养,而不是当做一个人来培养。如果我们的教育思想再先进一点,开始关注他的能力,我们还是把学生当做工具即先进工具而不是人在培养,因为能力还是将来从事工作的技术手段。只有关注了学生的精神成长,我们才是真正的把学生当做人在培养而不是工具。
  人到这个社会上,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所学的技能技巧有时候差别不是太大,但是人的发展差别在哪儿?在于他的精神力量,在于他的精神世界。我们的教育理想要把学校办成什么样子?要办成学生理想起步的地方,要办成一个影响学生一生的地方。影响学生一生最重要的是他的精神成长,如何面对挫折,如何面对名利,这都是精神世界的内容和选择。
  雅斯贝尔斯关于教育的这个定义,或者说他揭示的教育的要义,在今天更凸显生命力,它比当年更有针对性。一个省的教育厅长给我讲过当地省委宣传部长的真实故事:宣传部长有一次给她的女儿进行励志教育,说爸爸现在是省委宣传部长,当年当知青的时候,在农村如何艰苦,如何奋斗,他以为可以激发女儿向他学习,结果他女儿淡淡的回答说:"老爸,你们当年是生理之苦,我们现在是心灵之苦!考大学竞争那么激烈,上了大学以后就业那么激烈,这种精神上的压力,你们有过吗?"
  培养聪明的孩子远不够,要培养追求智慧的孩子
  我认为,教育的原点有两个重要构成。除精神成长之外,另外一个是英国教育家怀特海关于教育教学的经典论述--智慧成长。
  2010年12月在世界经合组织的初中生基本能力测试当中,上海学生获得了3个第一。时隔两年,上海学生又获得了这项测试的3个第一。当年这个消息震惊了世界上的很多国家。2011年11月《中国青年报》报道,世界经合组织国际学生水平测试项目(PISA)创始人安德烈亚斯·施莱克尔在北大附中座谈时说,上海学生获得这3个第一,并不代表上海拥有最好的教育体系。他认为,一个好的教育体系的评判标准不是你拿了几个第一,而是是否注重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
  这就涉及到我主张的教育原点的第二个构成,也就是怀特海关于教育教学的经典论述。怀特海说:"在古代的学校,哲学家们渴望传授的是智慧,而现代学校降低了标准,教授的是学科。从神圣的智慧--这是古人向往的目标,沦落到各门学科的课本知识--这是现代人追求的目标,标志了多少世纪以来教育上的一种失败。"怀特海用了一个刺目的词"沦落到",表达了对现代教育追求课本知识的痛心疾首!
  美国学者贾尼丝·萨博列了一个表:聪明的孩子和智慧的孩子的10项比较,从中也许可以给我们一些启示。按说聪明的孩子就已经很令人羡慕了,但他认为还不够,还要追求智慧的孩子。
  他认为,聪明的孩子能够知道答案,而智慧的孩子能够提出问题;聪明的孩子能够理解别人的意思,而智慧的孩子能够概括抽象的东西,有概括能力;聪明的孩子能够完成作业,而智慧的孩子是寻找课题;聪明的孩子是吸收知识,而智慧的孩子运用知识。在他们的研究中,区别了聪明和智慧。很显然,他们强调的是更要培养智慧的学生,或者说更要培养学生的智慧。
  什么是智慧成长?进行了10多年的新课程改革,究竟改什么?我认为,新课程改革要改变的是教师的教学方式。但是,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目的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最终改变学生的思维方式。我们经常讲提高学生的智力,智力的核心是什么?智力的核心是思维。
  现在流行的"中国式的教学"是,备课的时候备知识点,上课的时候教知识点,考试的时候考知识点。我觉得,知识点的学习确实十分重要,我们不否定知识的传授。这是学习的基础。但我们要把它变成一个智慧的教学。物理学家劳厄有一句名言:"重要的不是知识,重要的发展思维能力。"他说,离开学校之后忘掉的都是知识,留下的就是素质。
  综上所述,教育的本义、原点是促进学生的精神成长与智慧成长。我认为,教育的本义亦即教育的责任。因此,可以表述为"教育的责任"就是促进学生的精神成长与智慧成长,这应当成为教育服务业是否履行"教育责任"的价值取向和评估标准。
  博主注:作者系教育部国家督学、原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副司长

关于本站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网站管理 | 微信管理 | 博睿讲堂管理
Copyright©2006-2022 河北博睿宏税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信息产业部备案/许可证编号:冀ICP备19003918号
冀公网安备13010202003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