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事务所简介 | 业务领域 | 专家顾问团队 | 专家咨询 | 收费标准
  政策法规 | 诚聘英才 | 博睿财税讲堂 | 基础会员服务须知
最新公告:
站内检索: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法律法规库中央税收政策企业所得税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向境外关联方支付费用有关企业所得税问题的公告

2015-03-18 文章来源:本站编辑 信息提供: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5年第16号
 
房地产财税网提示——依据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7年第6号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发布《特别纳税调查调整及相互协商程序管理办法》的公告,本法规自2017年5月1日起全文废止。
 
  为进一步规范和加强企业向境外关联方支付费用的转让定价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以下简称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的有关规定,现就企业向境外关联方 支付费用有关转让定价问题公告如下:
  一、依据企业所得税法第四十一条,企业向境外关联方支付费用,应当符合独立交易原则,未按照独立交易原则向境外关联方支付的费用,税务机关可以进行调整。
  二、依据企业所得税法第四十三条,企业向境外关联方支付费用,主管税务机关可以要求企业提供其与关联方签订的合同或者协议,以及证明交易真实发生并符合独立交易原则的相关资料备案。
  三、企业向未履行功能、承担风险,无实质性经营活动的境外关联方支付的费用,在计算企业应纳税所得额时不得扣除。
  四、企业因接受境外关联方提供劳务而支付费用,该劳务应当能够使企业获得直接或者间接经济利益。企业因接受下列劳务而向境外关联方支付的费用,在计算企业应纳税所得额时不得扣除。
  (一)与企业承担功能风险或者经营无关的劳务活动;
  (二)关联方为保障企业直接或者间接投资方的投资利益,对企业实施的控制、管理和监督等劳务活动;
  (三)关联方提供的,企业已经向第三方购买或者已经自行实施的劳务活动;
  (四)企业虽由于附属于某个集团而获得额外收益,但并未接受集团内关联方实施的针对该企业的具体劳务活动;
  (五)已经在其他关联交易中获得补偿的劳务活动;
  (六)其他不能为企业带来直接或者间接经济利益的劳务活动。
  五、企业使用境外关联方提供的无形资产需支付特许权使用费的,应当考虑关联各方对该无形资产价值创造的贡献程度,确定各自应当享有的经济利益。企业向仅拥有无形资产法律所有权而未对其价值创造做出贡献的关联方支付特许权使用费,不符合独立交易原则的,在计算企业应纳税所得额时不得扣除。
  六、企业以融资上市为主要目的,在境外成立控股公司或者融资公司,因融资上市活动所产生的附带利益向境外关联方支付的特许权使用费,在计算企业应纳税所得额时不得扣除。
  七、根据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一百二十三条的规定,企业向境外关联方支付费用不符合独立交易原则的,税务机关可以在该业务发生的纳税年度起10年内,实施特别纳税调整。
  八、本公告自发布之日起施行。特此公告。    
                                                   国家税务总局
                                                   2015年3月18日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向境外关联方支付费用有关企业所得税问题的公告的解读 

2015年03月19日 国家税务总局办公厅  

  为进一步规范和加强企业向境外关联方支付费用的转让定价管理,我们发布了《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向境外关联方支付费用有关企业所得税问题的公告》(以下简称公告),现解读如下:
一、企业向境外关联方支付费用时应准备哪些资料?
企业向境外关联方支付费用时,应准备其与关联方签订的合同或协议,以及证明交易真实发生并符合独立交易原则的相关资料。
二、企业向境外关联方支付费用时,是否应经过税务机关审核?
企业向境外关联方支付费用,是企业的经营行为,无需经过税务机关审核后支付。但主管税务机关可以根据情况,要求企业限期提供其与关联方签订的合同或协议,以及证明交易真实发生并符合独立交易原则的相关资料,以备检查确定该支付是否符合独立交易原则。对未按照独立交易原则向境外关联方支付费用的,税务机关可以进行调整。
三、企业接受不能为其带来经济利益的劳务是否可以向境外关联方支付服务费?
企业接受境外关联方提供劳务时,应以受益性原则为基础,对该劳务进行受益性分析,即:分析该劳务是否能够为企业带来直接或间接经济利益。接受受益性劳务,可以按照独立交易原则支付费用;接受非收益性劳务而支付的费用,在计算企业应纳税所得额时不得扣除。
四、企业如何判定关联各方对无形资产价值创造的贡献程度,确定各自应当享有的经济利益?
企业需向境外关联方支付技术、品牌等无形资产特许权使用费的,应当通过分析关联各方在该无形资产的开发、价值提升、维护、保护、应用和推广中履行的功能、投入的资产及承担的风险,判定关联各方对该无形资产价值创造的贡献程度,以确定各自应当享有的经济利益,并按照独立交易原则确定企业是否应当向境外关联方支付特许权使用费,应当支付多少特许权使用费。
企业向仅拥有无形资产法律所有权而未对其价值创造做出贡献的关联方支付特许权使用费,不符合独立交易原则的,在计算企业应纳税所得额时不得扣除。例如,境内房地产企业使用境外关联方的商标或品牌进行房地产开发,如果该商标或品牌是境内企业在开发房地产过程中逐步得到市场认可,并由境内企业加以维护和推广,实现价值提升的,则按照独立交易原则,境内房地产企业向境外关联方支付的特许权使用费,在计算企业应纳税所得额时不得扣除。

 向境外关联方支付费用新规解读--以特许权使用费为视角

  2015年3月18日,国家税务总局下发关于境内企业向境外关联方支付费用的新公告,《关于企业向境外关联方支付费用有关企业所得税问题的公告》("16号公告"),重申了国家税务总局将加强评估跨境支付的合理性,并以此决定该支付是否可以被中国公司税前扣除。该公告从某种意义上重申并加强了国家税务总局发布《关于对外支付大额费用反避税调查的通知》(税总办发(2014)146号文)关于判断关联方收取服务费和特许权使用费的合理性的规定。同时,公告还规定了如下一些新的标准:
1.向无实质性经营活动的境外公司支付的费用不得税前扣除;
2.企业虽由于附属于某个集团而获得额外收益,但并未接受集团内关联方实施的针对该企业的具体劳务活动而支付的服务费不得税前扣除;
3.企业通过在境外成立的控股公司或融资公司因融资上市活动产生的附带利益向境外关联方支付的特许权使用费,不得税前扣除。
除了上述的新标准,新公告的发布还反映了国家税务总局正指导地方税务局将境外支付的税务监管从转移定价合理性审计转向年度所得税申报阶段。公告还指出,在允许相关费用税前列支之前,中国税务局有权力要求企业提供其与关联方签订的合同或协议,以及证明交易真实发生并符合独立交易原则的相关备案资料。另一方面,公告还重申了转移定价调查的追溯期为10年。
公告中很多内容,特别是第四条的相关内容,实际上反映的是从功能风险以及受益价值分析的角度确认那些仅有形式而没有实质的交易,从而依据转让定价关联费用支付对真实性和受益性的要求否定交易费用的列支,具有合理性。然而,公告中的有些规定仍尚未明确,最关键的就是第三条、第五条和第六条的规定。由于问题有相似性,我们以第五条为例对相关规定合理性进行一个讨论。
一、特许权使用费与贡献度分析
16号公告第五条规定"对于企业向仅拥有无形资产法律所有权而未对其价值创造做出贡献的关联方支付特许权使用费,不符合独立交易原则的,在计算企业应纳税所得时不得扣除"。
依据国家税务总局的官方解读,"企业如需向境外关联方支付技术、品牌等无形资产特许权使用费,应当通过分析关联各方在该无形资产的开发、价值提升、维护、保护、应用和推广中履行的功能、投入的资产及承担的风险,判定关联各方对该无形资产价值创造的贡献程度,以确定各自应当享有的经济利益,并按照独立交易原则确定企业是否应当向境外关联方支付特许权使用费,应当支付多少特许权使用费。企业向仅拥有无形资产法律所有权而未对其价值创造做出贡献的关联方支付特许权使用费,不符合独立交易原则的,在计算企业应纳税所得额时不得扣除"。
然而16号文件忽略了该处理方式在实践中会产生的冲突。由于国际交易的复杂性,常常会出现法律所有权和经济所有权相分属两家关联公司的情况。从法律的角度上看,拥有法律所有权的公司即有拥有和使用无形资产的权利,而不管谁承担了开发、保护、应用该无形资产等费用。即如果一家公司拥有法律所有权,他就具有对外许可取得收入的权利。因此,在实践中不能简单的否定法律所有人收取费用的权利而不讨论背后的交易安排。
举例而言,一家德国公司A在开曼群岛设立了公司B以持有其无形资产,这家公司B委托德国关联公司A进行研发等相关工作,取得法律所有权后许可给中国关联公司C。在这个案例中,以B公司仅仅有法律所有权为由,而对C向其所支付的费用不予税前列支就显然有失合理性。因为C确实被授权使用了该无形资产,其所支付的特许权使用费实际上体现了A和B共同创造的该无形资产的价值。在这个情况下,可以说决定C公司的支付是否合理需要把三方结合在一起看。事实上,至于拥有法律所有权的B公司和经济所有权人A公司之间的利益划分,才是本案中所需讨论的重点。
二、第五条的适用
依据国家税务总局的官方解读中的例子:"境内房地产企业使用境外关联方的商标或品牌进行房地产开发,如果该商标或品牌是境内企业在开发房地产过程中逐步得到市场认可,并由境内企业加以维护和推广,实现价值提升的,则按照独立交易原则,境内房地产企业向境外关联方支付的特许权使用费,在计算企业应纳税所得额时不得扣除",结合16号公告第五条里"不符合独立交易原则"的限制判断,实际上税务总局意图将第五条的规定适用于境内创造的无形资产由境外公司拥有法律所有权再反过来许可给境内的避税计划。
该案例与我们上面所举例子的区别在于,官方案例中,境内企业实际上在中国"创造"了无形资产的价值,因此仅仅依据该资产的法律所有权发生的支付是不符合真实性与受益性要求的;而在我们的案例中,境内企业对无形资产价值的创造贡献很小,不应当通过"不得扣除"的条款把体现无形资产价值的利润留在中国境内。因此,对于第五条的明确适用,希望能得到总局的进一步澄清。
我们的建议
首先,综上,在特许权使用费方面,税务总局队第五条的规定适用案件仍不明晰,如遇质疑,企业可以举证证明,对支付方而言整体上并未违反独立企业交易原则。但从中,企业仍应当注意,中国税务机关在特许权问题上,对于中国境内无形资产确认的重视和要求。
其次,税务总局在16号公告相应的官方解释中提及,企业向境外关联方支付费用,是企业的经营行为,无需经过税务机关审核后支付。但主管税务机关可以根据情况,要求企业限期提供其与关联方签订的合同或协议,以及证明交易真实发生并符合独立交易原则的相关资料,以备检查确定该支付是否符合独立交易原则。
这实际上是要求企业准备与境外关联支付相关的同期资料。但16号公告并未明确,如果企业符合2号文第十五条规定的免于准备同期资料的情形,是否可以免于准备与境外支付相关的同期资料。因此,从谨慎性与防范税务风险考虑,我们建议企业向境外关联方支付费用时,应准备与关联方签订的合同或协议,以及证明交易真实发生并符合独立交易原则的相关同期资料。这些资料可以帮助企业就税务局在所得税汇算清缴过程中的质疑进行及时应对。

 

关于本站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网站管理 | 微信管理 | 博睿讲堂管理
Copyright©2006-2022 河北博睿宏税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信息产业部备案/许可证编号:冀ICP备19003918号
冀公网安备13010202003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