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事务所简介 | 业务领域 | 专家顾问团队 | 专家咨询 | 收费标准
  政策法规 | 诚聘英才 | 博睿财税讲堂 | 基础会员服务须知
最新公告:
站内检索: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税案分析其他行业

纳税人迁移后短期内申请注销疑点出现后

2025-07-26 文章来源:本站编辑 信息提供: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税务局的稽查方法如下:
  1、税收风险监控与扫描:税务人员利用风险分析软件对辖区企业信息进行扫描,发现H纸制品公司存在“迁移后短期内申请注销”等涉税疑点,从而将其判定为税收风险企业。这表明税务机关通过大数据和信息化手段,能够主动识别潜在的税收风险。
  2、数据比对与逻辑分析
  税务人员通过调取企业迁移后的申报数据,发现其增值税申报收入均为零,且没有房屋租赁或契税缴纳记录,进一步怀疑其未实际经营。此外,企业提供的资产负债表中数据逻辑混乱,如固定资产账面价值与实际处置收入不符,提示税务机关通过财务数据的交叉验证来识别异常。
  3、地址调查
  核查人员随即使用地图定位软件,对该企业迁移前地址进行调查了解,发现企业之前办公地有一幢名为H大厦的五层生产经营用房,使用面积约达数万平方米,从这些信息看,企业似乎在迁移前有大额固定资产。
  4、暂停注销流程
  核查人员制作了“一户式”风险分析报告,向征管部门发送风险提醒信息,暂停H纸制品公司注销业务流程。
  5、实地核查与外调调查
  税务人员前往企业迁移后的地址进行实地核查,发现该地址并无企业办公迹象,随后通过电话约谈企业法定代表人和财务人员,获取初步解释。同时,税务机关还派员前往企业迁出地进行外调,核实企业迁入前的经营情况,包括拆迁补偿等关键信息。
  6、跨区域协作与信息共享
  由于企业为跨省迁移企业,税务机关无法直接获取其迁入前的经营数据,因此向迁出地税务机关发送协查函件,调取企业迁出前的财务报表和纳税申报数据,以补充完整企业经营历史信息。最终,面对税务人员出示的翔实证据材料,企业法人无法自圆其说,承认了试图利用企业迁移之机,通过虚假申报隐匿拆迁补偿收入少缴税款的违法事实。针对企业行为,税务局依法对企业作出补缴税款、加收滞纳金的处理决定。
  附文章税案分析:“本案是一起较为典型的跨省迁移企业少申报拆迁补偿收入的税收风险核查案件。涉案企业利用异地迁移过程中征纳之间信息不对称之机,向迁入地主管税务机关提供“改后”的财务报表和经营数据,试图隐瞒拆迁补偿收入以少缴税款。
  本案的线索,源于税务人员日常税收风险扫描。针对涉案企业“迁移后长期零申报”“迁移后不久即办理注销”等疑点,风险核查人员对其经营情况进行追踪核查。面对企业人员所称“运营出了问题,未能完成搬迁,企业股东决定不再继续开展经营”等说辞,风险核查人员并未轻信,而是结合前期核查取得的线索证据,对涉案企业提供的迁出前经营年度的财务报表数据进行了仔细分析,发现企业财务报表数据存在逻辑关系混乱、固定资产数额填写不实等异常情况。随后,风险核查人员聚焦疑点,通过与迁出地税务机关协作调取企业迁出前经营数据和申报信息、派员赴有关政府部门调查企业拆迁补偿方式等措施,最终确认涉案企业获得大额拆迁补偿款后,未依法向税务机关申报纳税的违法事实,将相关税款全部征缴入库。
  本案中,由于涉案企业进行了跨省迁移,迁入地税务机关不掌握其迁入前经营信息和申报数据,这使得涉案企业瞒报拆迁补偿收入有了可乘之机,也给后续核查人员核查企业真实资产和经营情况带来一定困难。为避免此类情况发生,加强跨省迁移企业税收管理,税务机关可考虑完善跨省迁移企业的信息管理模式,建立迁移企业“数据打包”随企迁移制度。在企业办理跨省迁移后,迁出地税务机关将其经营数据和征管信息“打包”传送至迁入地税务机关,随纳税人实现同步迁移,以便于迁入地主管税务机关充分掌握企业之前的经营和申报信息,夯实税收监管数据基础,避免出现监管盲区和管理“断档”等情况。
  2025年07月22日 
  中国税务报
  作者:韩旭 张鹏 黄欣 本报记者 燕烁烁
关于本站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网站管理 | 微信管理 | 博睿讲堂管理
Copyright©2006-2022 河北博睿宏税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信息产业部备案/许可证编号:冀ICP备19003918号
冀公网安备13010202003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