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内容提要
青岛市地税局征收局在开展宏观税收分析的基础上,使用纳税评估软件对辖区内纳税人的税负以及财务状况进行“面”的“扫描”,发现金融业个别单位2005年纳税数额较同业有较大下滑,与该行业的实际情况不符,于是通过纳税评估软件对纳税数额变化较大的纳税人的主要税种进行“线”的剖析,利用税收指标和财务分析指标对纳税人申报数据的合理性进行评析,发现中国农业银行M支行营业税、房产税、个人所得税的纳税存在疑点,并采取约谈举证、调查核实等方式,指导纳税人补缴营业税及附加、房产税、个人所得税以及税款滞纳金合计32万元。
中国农业银行M支行隶属于中国农业银行青岛市分行,属于中国农业银行非独立核算的分支机构。该支行2005 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437万元,申报入库各项地方税收合计268万元。
二、案例介绍
(一)分析选案
按照纳税评估工作计划的要求,通过“纳税评估软件”中设定的“利润率、税负率变动情况分析”和“税收收入变动情况对比分析”功能,对纳税人2005年期间的税负率、利润率与行业平均税负率、利润率进行对比分析,对2005年期间的纳税数额的增减数、增减率进行分析,与同期的纳税人的营业收入的增降率进行配比分析,筛选出税负率、利润率低于或者超出同业平均水平一定幅度、或者纳税数额总额增减、单一税种数额增减幅度较大的纳税人作为评估对象。通过评估软件分析发现,金融业中纳税数额同比下降的有46户,减少税收740.28万元,减收比例为15.63%,移交税收管理员进行分税种的案头分析。
税收管理员运用一户式“纳税人档案系统”查看纳税人税务登记、发票领用、纳税申报、税款入库、财务会计报表信息以及房产、土地等的税源信息,使用“纳税评估软件”提供的分税种分析功能和“多项指标综合分析法”查看分析申报数与其相应税基、税率等税种要素和企业状况的逻辑关系,通过合理性分析、配比性分析、趋势分析法等人机结合的分析方法,发现该企业财务会计报表“其他资产”项下数额巨大,与税源登记库中的房产信息出入较大。经评估函询了解是银行抵债资产,于是将其房产税、租赁房产应缴纳的营业税作为疑点,将纳税人作为了重点评估重点。同时,为强化税源管理,提高纳税评估的质效,地税机关针对银行高收入的特点,对该企业的个人所得税进行了评估。案头分析主要是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一是对单位扣缴个人所得税义务人就其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义务情况进行评估,主要是从工资薪金、股息红利等方面进行,分析其员工人数与代扣的个人所得税人均数额,股息红利情况与代发行债券情况;二是对个人缴纳个人所得税情况进行评估,主要是分析全员的明细申报与个人所得税缴纳情况。
税收管理员通过“纳税评估软件”评估分析的功能,对疑点进行了分税种分析方法和多税种的综合性评估。对不同税种采用了相应的分析指标和分析方法,在评估分析其主要税种缴纳情况时,注重分析与其他税种的关联性。其中,对营业税和房产税的评估分析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一是分别评估期间营业收入变动率、营业税变动率,分析其是否同比变化及其原因;二是与发票开具金额对比分析;三是与有关会计指标进行对比分析;四是对企业进行营业税负率的对比分析;五是充分利用财务会计报表信息,社会综合治税采集的税收信息,税收管理员日常管理所调查掌握的信息,对营业税、房产税的涉税信息进行充分比对。
(二)约谈举证
按照市局《纳税评估业务规程(试行)》的规定,经部门负责人同意后,税收管理员向纳税人下达了《纳税约谈通知书》,告之纳税人约谈时间、地点、约谈内容以及需要携带的说明材料,通知纳税人的财务负责人及办税人员在指定时间到地税机关进行纳税约谈。纳税人对此进行了解释和说明,并就纳税问题向地税机关进行了咨询。
(三)实地调查
地税机关为进一步了解和掌握有关事实,按照市局《纳税评估业务规程(试行)》的规定,经部门负责人同意后,又向纳税人下达了 《纳税评估实地调查通知书》,告之纳税人实地调查核实的人员、时间、调查内容以及纳税人需要提供的证明材料等内容。
经约谈及调查核实,最终地税机关发现纳税人2005年有3处抵债房产出租,取得租赁收入133.万元,未申报缴纳营业税及附加74092.50元,房产税160200元的违法事实。同时发现,2005年12月份该企业给职工计提补充养老保险金入个人账户,未按规定计算个人所得税,当月应代扣个人所得税25908元,实际扣缴7136.88元,少扣缴税款18771.12元;2005年实际发放工资奖金1407120元,应扣缴个人所得税59580.68元,实际扣缴55002.02元,少扣缴税款4578.66元。
(四)评估处理
通过评估分析以及纳税约谈和调查核实,地税机关及时发现了纳税人在申报纳税中存在的问题,依据《税收征管法》及其实施细则、《个人所得税法》及其实施细则、《营业税暂行条例》、《房产税暂行条例》以及其他税收法律、法规的具体条款和国家税务总局《纳税评估管理办法(试行)》的规定,向纳税人下达了了《规范纳税行为指导意见书》,告知纳税人涉税事项中存在的问题,并就税务处理和账务处理提出了规范指导意见,要求纳税人自行纠正错误和调整账务,申报补缴税款32万元,其中营业税75577.36元,滞纳金6197.34元;个人所得税23349.78元;城市维护建设税5290.42元,滞纳金433.81元;房产税187800元,房产税滞纳金18123元;教育费附加2267.32元,地方教育附加755.77元。纳税人经过地税机关的评估及辅导,及时、足额地申报及补缴了税款及滞纳金。
三、案例点评
此次纳税评估,评估所需要的数据信息来源渠道广泛,数据较为齐全;评估分析采用的方法较多,过程较完整,取得了纳税评估所期望的效果。
(一)落实了税收管理员职责,强化了税源管理。推行并实施纳税评估,将税收管理员的税源管理职责和日常管理手段通过信息化的评估技术,经过评估指标分析、疑点约谈举证、调查核实等过程,找出征管的薄弱点和强化管理得出发点,使税收管理员能够有针对性地开展税源管工作,进一步采取措施,强化管理,不断提高税收征管的质量和效率,提高税收征管的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水平。
(二)将纳税评估与税收分析、税务稽查等内部管理各环节连接起来。纳税评估上承征收环节的税收分析,下为检查环节提供案源,是税收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环节,纳税评估的各项工作程序,涉及到征管查各个环节,有机联系,相互促进,缺一不可。
(三)纳税评估的结果可以更好地指导征管工作。纳税评估结论是通过“面”上分析发现问题,“线”上刨析造出疑点,进行具体的调查核实的结果。日常征管工作通过对具体企业的评估以“点”带“面”,可以及时发现某个行业、某个区域在日常管理存在的问题,找出强化管理的重点,实施精细化管理,并将纳税评估与纳税服务相结合,提高纳税遵从度,降低税收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