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税区,因其特殊性总给人一种神秘的感觉。然而,在位于广东省东部的汕头保税区,却被造假者当成了最安全的造假烟场所。一年前,执法人员在此打假时,竟遭到无理阻挠,致使几十名造假者逃之夭夭。而这次违法事件的相关责任人却未受到处理,特别是制假首犯至今仍逍遥法外
打假遇阻
这绝非是天方夜谭:在保税区公安分局和海关的眼皮底下,造假老板竟能将造假设备运入戒备森严的保税区内,大肆造假,进出造假原料和假烟73车次,造假时间长达35天。
去年1月21日,广东省“打假”办公室组织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省烟草专卖局、省公安厅等部门,在粤东地区联合开展“打假”行动。当日上午9时,执法队伍依法对坐落在汕头保税区内的汇达实业有限公司进行检查时,发现近一千平方米的厂房内五十多名工人正在生产假烟。执法人员当场查封了卷烟机、接嘴机各3台和包装机1套,成品假烟140箱、烟丝六十多麻袋,及大批香烟标识、原材料。由于现场秩序未乱,执法队伍留下汕头市烟草专卖局龙湖分局副局长许奋生等十多名执法人员对五十多名制假工人进行调查询问和清理工作,即赶往潮阳等地继续进行打假行动。
然而,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
当日上午10时左右,执法现场突然来了8个人,其中2人着便装、6人穿警服,后者有3人未佩带警号。在没有出示任何证件的情况下,他们对执法人员严加盘问。龙湖区烟草专卖局的副局长许奋生当即向他们说明了省打假联合行动情况并出示了证件。在现场,执法人员发现烟草执法队伍中有一人身穿旧式武警制服的保安,便以其无武警证件为由,欲带走调查,并对执法人员进行拍照。后来得知,这些民警来自保税区公安分局。
不知是烟草执法人员的“不恭”冒犯了保税区的公安人员,还是受人指使,公安人员不但对现场制假情况不闻不问,反而以冒充武警、部分执法人员无执法证为由,抢夺执法人员取证用的摄像器材,还扣留了3名执法人员的身份证并对稽查车辆、人员以及严密保护的“线人”(提供保税区制造假烟线索的人)进行拍照,同时吩咐门卫紧闭大门限制执法人员出去引导搬运造假设备的车辆。
直到下午一点多,执法人员开车出去买午饭也被阻拦,其间执法人员被限制出入自由达4个小时之久,使正常的现场检查无法进行,以致现场失控,数十名已被控制的制假工人在双方争执中全部逃离。下午,广东省及汕头市“打假”办领导闻讯火速赶到现场后,保税区民警才交出摄有“线人”照片的胶卷和被扣押的证件悻悻离去,事态才基本平息。
孰是孰非
保税区内造假事件,经广东省内的新闻媒体报道后,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参加“打假”联合行动的有关执法部门为了巩固打击制售假烟的成果,对这起案件进行了认真调查后,向上级较为详细地报告了发生在保税区内的造假问题及保税区公安人员在执法现场阻挠执法的情况,表明了看法和意见:
一是保税区如此大规模制假烟,实在令人费解;
二是公安民警对稽查人员采取一系列措施,使正常查处工作无法进行,致使现场失控,制假分子乘机逃窜;
三是制假烟问题被曝光后,所造成的影响是无法估量的,破坏了汕头的声誉,破坏了良好的打假氛围;
四是保税区内的一系列严格制度说明,该制假烟窝点的设备、原材料进场和假冒香烟的出场都应有登记,是如何进出的应查明。根据烟草部门提供的情况,时隔不久,中央和广东省的有关领导就此问题相继作出重要批示,要求查清此事。
这时关注此案的人们认为,肯定将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并会尽快缉拿造假首犯。然而,事与愿违,汕头市政府办公室就此事向上级递交的报告,基本上是否定了公安“护假”一说,这与参加打假联合行动的有关部门所反映的阻挠执法事件经过及观点和意见,基本上是南辕北辙。
汕头市上呈的报告对阻挠执法的经过及原因是这样认为的:一是民警到现场后,发现执法队有一位着旧式武警服装的人说是汕头市烟草专卖局的职工;二是执法队未能提供有关执法检查的证件,说是省烟草专卖局等联合“打假”,却又没有省里的同志在现场,因而引起怀疑和误会。
由此,报告的结论认为:汕头保税区公安民警与打假联合执法队产生磨擦是因真相不明,公安民警采取的一些方式虽有不妥之处,但没有造成妨害执行公务、制假设备和材料被哄抢等后果,公安人员到现场也没有不良动机。
由此看来,造成阻挠执法人员执法的原因是“打假”执法人员里面的“假武警”及无证执法引起保税区公安人员的怀疑,从而引发了“两猫”相斗的场面。
一个“磨擦”便彻底否定了公安人员抢夺执法人员的摄像器材,对执法人员及举报人进行拍照的客观事实;一个“误会”又彻底否认了阻挠执法之说。那么致使几十名制假工人逃跑的责任在报告里又是如何认为呢?报告称:在公安民警与联合执法队在楼下发生误会引起磨擦过程中,二楼制假现场的机器、物资、人员等一切都由联合执法的武警控制,是否有制假人员逃脱的问题,经反复询问双方工作人员都说不清楚,因此,有关制假人员逃脱现场的责任无法认定。
为此,该报告称:从总体来看,该事件的发生主要是由于民警和联合打假执法人员素质不高,处理类似问题缺乏经验,方式方法不当的问题,已责令保税区公安分局和有关民警作出深刻检讨。
烟草专卖执法人员对这个“有错的三扁担,无错的扁担三”的做法,显得无可奈何。他对记者说,这个报告与事实出入较大。一些在“打假”现场的执法人员认为,这是用“误会”和“磨擦”的说法和稀泥,为阻挠执法开脱责任。
谁在护假
保税区是一块特殊地区,其“境内关外”的特殊性已充分说明其所处地位的非同寻常。在保税区内的货物属出入境未上税物品,也就是说保税区内的外来货物出了大门就成了“进口”商品,境内的货物进了保税区就算得上是“出口”了,否则就是走私。
汕头保税区背靠大海,周围全部被铁丝网围住,仅有一个大门出入。这里守卫森严、监控严密,记者进出保税区同样受到了大门守卫的细致登记和检查。然而,发生在汕头保税区的汇达实业公司大规模制假烟的行为,在保税区的周密监控下竟能直到查处的前一日均安然无恙,这种奇怪现象无不令人生疑。
据了解,制假老板是潮阳市胪岗镇人,名叫吴镇标,此人与汕头保税区汇达实业公司签订合同,租用二楼厂房后暗地制作假烟。有关部门对该假烟窝点在保税区内生产时间及数量说法不一,“打假”执法部门从现场查获的账本认定,从1999年8月开始制假,生产假烟合计1.3万件,而汕头市调查此案的部门通报的制假时间是从1999年12月16日至去年1月21日被查获,共生产35天,从保税区运出假烟73车次,有工人约四五十人。
按保税区规定是不允许工人住在厂内的,在壁垒森严的保税区内,每天五十多人和来往车辆进出大门难道就一点没有引起保税区公安部门和海关守卫的注意?偌大的厂房每天机器轰鸣、烟味弥漫,保税区上上下下难道就无一人发觉?保税区管理部门和一些职能部门对此一点不知自然是说不过去的。
据参加“打假”行动的龙湖区烟草专卖局许奋生副局长透露,在“打假”人员检查制假现场不久,制假老板就迅速通过多方渠道了解到他们的手机号码,来电要求协商解决,被严辞拒绝。
尤其令人吃惊的是,造假窝点在保税区内这么长时间竟无人发现,而当打假人员刚到现场不久,保税区公安分局的民警便奉命赶来;公安人员在现场对制假分子熟视无睹却百般盘问执法人员,借口有“假武警”在场阻挠查处,并命令守卫关闭大门禁止人员出入。用一句打假人员的话说,没有人在背后撑腰,甚至明里暗里的保护,造假者能有这个胆量吗?
余音未了
这起假烟案自查获之日一直到今年3月,汕头市一直未做出任何处理决定。3月14日,《南方日报》对这起事件再次作了报道,仅隔一天,3月16日,汕头市便迅速作出反应,认为保税区管委会和区工商分局作为区内负有“打假”职责的部门管理、监督、查处不到位,造成制假分子在区内生产达35天时间,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因此,决定对保税区管委会一位副主任及经发局局长、科长予以立案审查,同时被立案的还有区工商局正副局长、市场科长三人。
5月23日,汕头市有关部门针对在监管严密的保税区出现大规模的制假窝点问题,决定对立案调查的保税区管委会副主任陈钦亮、区工商分局局长张惠隆等6人分别给予党内严重警告和党内警告处分。
沉寂一年多的阻挠执法案再次引起公众强烈关注。然而,对此事件的处理,不能让人服气,事情并未了结,记者在对涉案部门采访中所了解到的情况也证实了这一点。
汕头市工商局负责此案调查的同志,认为媒体报道是针对造假者和阻挠执法者的,事情闹大也是保税区公安介入引起的。只要造假者一天不被缉拿归案,此事就一日不可了结,即使处理了有关责任人也是难以平息的,出现制假也不是说保税区工商分局就没有责任,只是责任大小的问题。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在处分公布之前,有的被追究责任的执法人员思想上想不通、情绪低落,后来通过做了“大量”说服工作才“忍辱负重”的。尤其令他们想不通的是,在责任问题上他们不应负有主要责任或失职责任。
保税区工商分局对此更是愤愤不平,为此上书汕头市工商局“鸣冤”,认为按国务院有关保税区监管办法规定,对保税区货物的监管责任不在工商分局,保税区封闭式监管,制假设备、原辅材料、运假车辆能够自由进出大门而不被发现,的确不可思议。为何保税区相关责任部门众多、惟独他们受过?区工商分局认为,从责任上看,各相关部门均有不可推卸责任,但在主次责任区分上,工商分局不应负主要责任,更不应承担失职责任。
面对记者的采访,汕头市龙湖烟草专卖局副局长许奋生仍忧心忡忡,对查获现场所出现的阻挠执法细节不愿透露太多。用他的话说,此案事实是明摆着的,已无需说清楚,谁对谁错也无所谓,吃点亏也就认了。
从许奋生顾虑和不安的神情中,记者不难看出此案给他带来的影响。他说,在有关部门多次反复调查中的引导性问话和各方面的压力下,他已感到如果此事处理不好将会给生活和工作带来极大的麻烦。许奋生痛苦地告诉记者,自从那天查处假烟案之后,他至今仍不敢和妻儿一起上街外出,以免被他人认出,给家庭惹祸。
许奋生的这些顾虑并非是空穴来风,一是自己的手机号码很快就被造假者获取;二是在现场,有人直接威胁“省里来的算什么,我们见得多了,以后在这里走路要小心点。”
然而,保税区管委会对此却另有一番说法。办公室的一位副主任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案件本身并不复杂,当时保税区的领导闻讯即抵达现场协调解决。公安人员在现场的行为也没有所说的那样严重,双方是可以内部解决的,由于媒体的报道,事情给闹大了。也就是说,“这个家丑如果不扬出去,我们也不会受到处理。”似乎是媒体履行舆论监督责任是多事、坏事。
调查结果和处理的决定耐人寻味,近一年半的时间,公安机关仍未将制假者缉拿归案,备受关注的“涉嫌干预查处”事件也不了了之,“阻挠执法”的公安人员无一人受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