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事务所简介 | 业务领域 | 专家顾问团队 | 专家咨询 | 收费标准
  政策法规 | 诚聘英才 | 博睿财税讲堂 | 基础会员服务须知
最新公告:
站内检索: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税案分析其他行业

深圳国税局2012年查处的三个反避税案例

2013-01-24 文章来源:本站编辑 信息提供:深圳新闻网 浏览次数:

  案例一:关联交易避税
  A公司成立于2006年,为一家100%日资控股企业,其母公司属于世界500强,A公司主要生产办公设备,产品100%出口给母公司。开业年度销售额就达到了20亿元,随后年销售额平均在50亿,但始终保持微利状态。
  深圳市国税局于2012年3月经过前期调查,发现该公司属于典型的"两头在外"企业,关联交易额巨大,交易价格由母公司确定,盈利能力与企业规模不相匹配不符合,利润水平与母公司相比较低。于2012年9月报经国家税务总局批准立案后,随即展开深入调查。历时大半年夜以继日地调查和艰苦谈判,该案于2012年12月顺利结案,A企业补缴纳企业所得税(含利息)超过1亿元。
  案例二:长亏不倒避税
  B公司为西班牙一家服装企业在华设立的全资子公司,主要负责在中国销售其母公司产品及市场推广工作。从2007年开始年销售额由1.3亿,逐步放大至3.7亿,共亏损近5000万。特别是2008年至2010年,连续3年亏损后,反而继续增加投资,属于典型的"长亏不倒,越亏越投资"的类型。深圳市国税局于2011年12月报请国家税务总局立案后,通过与该企业进行多轮谈判,确认该企业大量的营销行为,构成了中国营销型无形资产,坚持使用利润分割法,对企业进行调整。最终被该企业接受,调增应纳税所得额1.16亿,补税1200万元。
  案例三:转让定价避税
  总部位于美国的一家世界500强设在深圳的某科技公司成立于2005年,2008年该公司将进料加工生产模式转变成来料加工后,2008年度主营业务收入便由2007年的过百亿元急剧下降到3亿多元,利润骤减为2000多万元,此后两年均如此。同时,相关资料还显示,该公司在刚进入企业所得税减半征收期即开始进行重大变革,使应纳税所得额巨减,具有明显的避税嫌疑。
  立案后,为了拿出该公司避税的"铁证",深圳市国税局反避税小组花了半年时间全面审查了该公司2005至2010年的全部会计账册、凭证、公司内部文件和其他资料,调取了与其关联交易相关的境外合同、财务报告等资料。在大量事实证据和充分的法律依据面前,该公司的相关人员终于心服口服。并同意反避税小组提出还原为进料加工的核算方式进行调整。经过大量、复杂的统计计算后,最终确认调增该企业应纳税所得额7.33亿元,补缴企业所得税,1.01亿元,并相应加收利息700多万元,合计1.08亿元。另外,根据《特别纳税调整实施办法(试行)》第四十五条的规定,深圳市国税局还将对该公司进行5年的反避税跟踪管理,预计从2011年至2015年增收企业所得税3亿元。

 

关于本站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网站管理 | 微信管理 | 博睿讲堂管理
Copyright©2006-2022 河北博睿宏税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信息产业部备案/许可证编号:冀ICP备19003918号
冀公网安备13010202003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