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事务所简介 | 业务领域 | 专家顾问团队 | 专家咨询 | 收费标准
  政策法规 | 诚聘英才 | 博睿财税讲堂 | 基础会员服务须知
最新公告:
站内检索: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经营管理思维

只有平庸的人,才总处于最佳状态:给管理者的8个建议

2021-08-02 文章来源:本站编辑 信息提供: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优秀的管理者应该具备哪些特质?

  这个问题很大,涉及到方方面面。
  我整理了之前的文章,把有关管理者的思考,梳理成一个系列,分享给你,希望对你有所启发。
  我们一个一个说。
  1、极限施压。
  10月2日,特朗普确认感染新冠肺炎,一时引起轩然大波。
  回顾特朗普上任以来,特朗普对我们是真的非常不友好。
  加征关税、污名化、打压华为......
  采取了各种极限施压的策略。
  什么叫极限施压?鲁迅曾经说过类似的策略,大意是,
  人的性情总是喜欢调和折中的。
  譬如你说,这屋子太暗,须在这里开个窗,大家一定是不允许的。
  但是,如果你主张拆掉屋顶,他们就来调和,愿意开窗了。
  这就是极限施压的谈判策略。
  在这方面,特朗普用的驾轻就熟。
  所以,作为管理者,你可以不应用这种策略,但是你不能不了解。
  2 、低位的安全感,中位的公平感和高位的目标感。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
  就是说,当你在做管理的时候,越低层的员工越在乎的是安全感。
  没有安全感,就是感觉没办法保护自己。
  比如感觉自己的岗位不稳,有被裁掉的风险。
  中位的员工可能已经不用担心安全感的问题了。
  这个工作不想做了,很快就可以找到新的工作;根本不会去考虑生存下去的问题,所以中位的人更在乎是公平感。
  他们更在乎:凭什么是给他这样的待遇,而我没有?
  那高位的员工呢?
  高位的员工更在乎目标感。
  什么是目标感?
  就是这件事儿为什么要这么做?这样做的原因是什么?这样做有什么意义?
  所以,管理者在面对不同级别的员工的时候,要照顾到的情绪和感觉是不一样的。
  所以,作为管理者,低位员工,你要给安全感;中位员工,你要给公平感;而高位员工,你要给目标感。
  3 、只有平庸的人,才总是处于最佳状态。
  这句话什么意思呢?
  就是说,一个人之所以处于最佳状态,是觉得他做什么事都很顺利,做什么事都很轻松拿手。
  但,当他开始享受这种状态,也就是开始享受这种所谓的最佳状态的时候,那么他就会停留在这个地方。
  所以,他就会一直处于这种叫平庸的状态。
  换句话说,只有平庸的人才处于最佳状态。
  所以,当你感觉到自己处于最佳状态的时候,就说明自己正在流于平庸了。这个时候,你该怎么办?
  你必须要想办法去做一些有挑战的事情,去经历痛苦,去感受焦虑。
  这样,你才会再往前走。
  所以,记住,只有平庸的人才总是处于最佳状态。
    4、68%的老师认为自己的教学水平位列前25%。
  这是我看到的一组统计数据。
  我觉得,这对管理者管理下属,甚至管理自己非常有帮助。
  这个数据说明什么呢?
  说明,人总是对自己有过高的判断。
  什么意思?
  比如,两个人做家务,你说你做的多,他说他做的多。
  把两个人说的加在一起,那两个人所做的家务之和通常是超过100%的。
  再比如,80%的人都会觉得自己的智商超过平均水平(中位数)。
  但其实,这个世界上有一半人的智商比平均水平(中位数)要低。
  所以,人总是高估自己。
  这是一个常见的现象。
  那么,我们认识到这个现象的目的是什么?
  目的是,我们要知道当我们评估自己的时候,经常是高估的;对别人经常是低估。
  那怎么办?
  在给自己的评估结果上打7折,给别人的评估上再翻一倍。
  这样,你可能会获得一个更客观的评估。
  5 、是谁出的题这么难,到处都是正确答案。
  这句话什么意思?
  很多人,觉得,如果题很难,应该没有正确答案才对啊。
  怎么会到处都是正确答案呢?
  因为,到处都是正确答案,就说明每个人都觉得自己给出的答案是正确的。
  那这时,其实也就没有什么正确答案了。
  所以,这就像我们这个真实的世界,我们每位管理者遇到的问题。
  员工、客户、股东,站在每一方角度给出的方案,都是对的。
  但是你要怎么抉择?考虑谁的利益?
  这才是真正的难题。
  所以这句话,说出了很多管理者的真实处境。
  什么处境?
  就是,每个管理者其实每天都在管理着一些没有正确答案的事。
  很多事情,是没有办法达成共识的。
  有共识的,有唯一答案的,都是简单问题。
  所以,当你面对一个很多人给你不同答案的问题时,不要沮丧,不要觉得大家是在组团来玩你的,恰恰说明大家是因为相信你这个管理者,希望通过你来达成共识。
  作为一个优秀管理者,你的价值,你的责任就是来处理这种没有共识的难题;遇到问题,不断往前摸索,试错,调整。
    6、自燃、可燃、阻燃、助燃。
  自燃、可燃、阻燃是稻盛和夫说过的。 
  大意是,员工大概分为三种,
  1. 自燃型员工。他们无需激励,自己就可以燃烧,自己就想着要把事情做好。自我驱动、自我燃烧。
  2. 可燃型员工。自己没有办法发光发热,没有很强的进取心,但是在适当的激励之下也可以燃烧,需要别人在后面推他一把。
  3. 阻燃型员工。完全燃烧不起来,怎么点都点不着。 
  那管理者应该是什么类型呢?
  助燃型。
  什么意思?
  就是,作为管理者,你应该合理分辨你的员工是什么类型的,然后更多的发掘自燃型员工,推一把可燃型员工。
  这才是你作为管理者的核心能力:把自己当做助燃剂,帮助自燃、可燃型这两类员工燃烧,发光发热。
关于本站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网站管理 | 微信管理 | 博睿讲堂管理
Copyright©2006-2022 河北博睿宏税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信息产业部备案/许可证编号:冀ICP备19003918号
冀公网安备13010202003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