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们部门主管突然辞职了,大领导让我这段时间代行主管的职责,顶替一下,大领导也跟我说了,这也算是对我的考察期,希望我能够挑起这个担子。
其实我在公司也有些日子了,我想抓住这次机会好好表现一下,希望可以真的做主管。可是,上周工作当中就遇到了一件棘手的事情:行政部门的同事说让我们部门出两个人配合去仓库清点库存,我也没有多想,就在群里安排两个同事去做。
没想到那两个人很不情愿,都不愿意去做,在群里说,这些不是他们的活,还冷嘲热讽,说我没有主见,被人一叫就乖乖跑去干,我也不知道该在群里说些什么,一气之下就自己一个人去把活儿干完了,加班弄到晚上十点多。
事后我觉得很委屈,很气愤,我没有做代理主管的时候,他们对我还是很客气的,肯定不会出现这种事情。
我要不要和大领导聊一聊,是不是我只是代理主管,所以他们才不听我的话呢?我是不是应该向领导建议把我扶正呢?
不应该去找大领导聊,领导现在让你做代理主管,就是想考察你的管理能力,如果这时候你拿着这些小事问领导,不就是向他说明,你不会做管理吗?
去的结果,只会加速他尽快招聘一个新主管替代你,就失去了这次难得的升职的机会。
你觉得同事不服管,所以想让领导把你扶正,因为在你内心里觉得,管理能力,是管理岗位带来的,你觉得当你真正做了主管,他们自然就会怕你,肯听你的了。
很多职场人有一个错误的想法:我坐到了管理岗,自然就能做好管理了。这个想法恰恰是我们无法升职的原因!真相是我们先体现了管理能力,公司才会提拔我们做领导。
职场上,会有一个“业务冠军的陷阱”,越是业务能力强的人,越是没机会升职成为管理者!为什么?
个人贡献值和组织贡献者是两个完全不同的角色,基层员工就是个人贡献者,管理者则叫做组织贡献者。
简单来说,个人贡献者是通过个人的努力,将个人的价值最大化,组织贡献者,是通过调动组织的资源,让团队的价值最大化。
个人贡献者,最核心的能力是执行力,很多优秀的职场人,最擅长的就是执行,对公司的要求,客户的需求,能够一个人埋头坚决执行,把手头的活干好。
组织贡献者,最核心的能力是领导力,是调动资源,调动包括自己在内,以及下属、跨部门同事、大领导等所有能用上的资源,让团队的工作尽可能清晰、简单、高效。
这两种角色,工作的方式也完全不同,个人贡献者要不断提升自己的技能,学会管理自己的时间,组织贡献者要能够拆分目标、分配任务,学会管理别人的时间。
你看,它们的核心能力和工作方式完全不同,造成的结果是,基层员工和管理者完全是两套不同的操作系统。
可以说,从员工变成领导者的转变,就是操作系统的升级!绝对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很多人要么根本不懂这个道理,以为只要自己努力,自然能被提拔,结果却成了职场老黄牛;
还有很多人,虽然坐上了管理的位置,但是根本不懂管理,管理能力一塌糊涂,自己忙碌不堪,下属怨声载道。
所以,不懂管理,就算做了领导也坐不安稳。
想要成为一个优秀的管理者,是需要系统学习的,如何领目标、拆任务,如何调动下属,如何激励和惩罚,如何跨部门协作,如何面对冲突,如何科学决策,这些都是做好管理的基本功。
几乎每一个初期管理者都会犯的错误:他们都不行,还是我自己来。
这是无数领导者都会犯的错误,总是觉得下属或者同事不如自己,觉得教会他们太费劲,还不如自己来。
如果你在工作中:
只给下属下达指令,很少解释这么做的原因,很少提供支持;
如果和下属的沟通很少,常常感到下属不理解自己,做出来的事情不符合自己预期;
或者什么事都自己来,总是补救下属的失误和不足。
那么你就犯了这个错误。
要想做好管理,一定要克制“我自己来”的冲动。
因为你拿主管的工资,却是在抢员工的工作,你就会越来越忙,干的全是琐事,自己再也难以成长,而且这时员工也不会成长,没有成就感。
其实我自己就犯过这样的错误,比如过去我让下属去写一篇稿子,其实我对稿子没有思考太多,交代了几句就说:你先写吧,写完了我们再碰。
结果下属写完,我一看,和自己期待的差得远,于是就把下属的稿子全改了。
遇到下属工作不理想这种情况,正确的做法是让员工自己去修改,直到改到你满意为止,这样员工的能力提升了,下次再拿来结果的时候你就满意了,这样不仅提高了员工的工作能力,也提高了整个公司工作的效率。
那我们应该怎么做呢?分享一个方法就是:分享经验,手把手教,而不是自己动手去做。
要想用好这个方法,要注意两点:
一是:我们自己要深入思考眼前的工作,而且要替下属想清楚,怎么做,做成什么样,然后再布置下去。不能期待下属自己能够想明白。
二是:向下属耐心地阐明自己的工作要求,甚至要按照这四步去教会下属,分别是:“我说你听”;“你说我听”;“我做你看”;“你做我看”。
总结一下吧,今天我们讲了:
我们要先体现出管理能力,公司才会提拔我们做领导;
个人贡献者和组织贡献者是=完全不同的两套操作系统;
管理者要克制“他们都不行,还是我自己来”的冲动,学会分享经验,手把手教下属完成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