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事务所简介 | 业务领域 | 专家顾问团队 | 专家咨询 | 收费标准
  政策法规 | 诚聘英才 | 博睿财税讲堂 | 基础会员服务须知
最新公告:
站内检索: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财税新闻行业新闻

2025年3月地产行业趋势点评

2025-03-29 文章来源:本站编辑 信息提供: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多家头部企业业绩报告出炉结果喜忧参半

  近日,多家头部房企发布2024年业绩报告,具体已经发布报告的房企如下:
  华润置地:2024年综合营业额为人民币2788亿元,同比增长11.0%。其中,开发销售型业务营业额为人民币2371.5亿元,同比增长11.8%;经营性不动产业务营业额为人民币233亿元,同比增长4.8%,轻资产管理业务营业额为人民币121.3亿元,同比增长14.0%。经常性业务收入合计为人民币416.5亿元,同比增长6.6%,占总营业额14.9%;
  中国金茂:2024年实现收入590.53亿元,同比下降18%。另外,财报显示,金茂面对严峻的市场挑战,扭亏为盈,实现股东应占盈利约10亿元,去除投资物业公平值损益后股东应占溢利达13亿,毛利率同比上升3个百分点。2024年,金茂累计取得签约销售额983亿元,行业排名较2023年提升一位至第12位,稳居第一梯队。公司累计回款970亿元,回款率高达99%,并保持“三道红线”全绿档,财务状况稳健。
  金地集团: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53.44亿元,同比下降23.22%,其中房地产业务结转收入600.26亿元,同比下降29.77%,结算面积395.96万平米,地产业务结算毛利率为14.11%,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61.15亿元,这是自2001年上市以来公司首次出现年度亏损。不过,尽管2024年面临业绩压力,但金地集团已成功渡过偿债高峰,并在25年计划新开工面积127万平方米,同比增加25.7%。
  点评:总体而言,2024年头部房企业绩表现还是比较稳定,得益于2024年下半年一揽子新政,市场有明显的止跌趋势,尤其是国央企,除了有完美的销售业绩表现,在发展”第二曲线”的模式上也为企业带来良好的盈利。接下来的2025年,市场复苏仍可期待,在政策的红利刺激下,房企的盈利也会走向稳定,也相信会有更多房企能逐步走出难关,扭亏为盈。
  金茂架构大调整内部重新确定14个新地区
  公司近日,内部最新组织架构已经明确,14个地区公司有了明确方向。据了解,在3月18日,金茂就宣布启动重大组织架构调整,将现有的“总部—区域—城市”三级管控架构调整为“总部—地区”二级管控架构。此次调整的核心内容包括撤销原有的华北、华东、华南、华中、西南五个区域公司,将现有约20个城市公司撤并重组为14个地区公司。具体调整结果如下:北京(下设龙河事业部/片区);山东(下设济南事业部/片区);天津;郑太;上海;浙江(下设宁波片区);苏南;南京;合肥(筹);广深(下设福建事业部);长沙(下设武汉事业部);成渝(下设重庆事业部);西安;雄安。其中,有5个城市公司(济南、龙河、宁波、武汉、重庆)降级为事业部,被并入了邻近城市公司。此外,目前金茂每个区域平台大致有四五十人,五个区域撤销后,区域有至少250人要产生新的流动:区域平台人员队伍中,一部分人会直接落位到属地城市公司;一部分人会流入总部业务口;城市公司人员在城市合并中,原则上会保持稳定;下属事业部人员未来会开放式流动。据悉,此次架构调整是中国金茂在新任主席陶天海上任后的一次重大战略举措。
  点评:近几年,房企的架构调整已经成为常态,变革不仅有助于减少管理层级,降低沟通成本,还能让企业更精准地聚焦核心城市,优化资源配置,为公司的深耕提供有力支撑。同时,架构的变革也体现了房企对市场趋势的敏锐洞察,通过整合资源,进一步提升其在重点区域的市场竞争力,为未来的稳健发展奠定基础。
  中国银行业绩会发布地产贷款压力有望改善
  3月26日,中国银行副行长武剑在中国银行2024年度业绩发布会上表示,2025年房地产开发贷款的不良压力有望延续2024年的边际改善趋势,但个人按揭贷款和经营贷款仍面临一定压力。武剑指出,24年房地产行业仍然是中国银行新增不良贷款的第一大行业,但风险已逐步出清,不良率同比呈现下降趋势。根据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末,中国银行房地产业不良贷款率为4.94%,较上年末下降0.57个百分点。展望2025年,尽管房地产市场仍处于深度调整期,但随着国家一揽子增量政策的落地转化,房地产市场有望逐步止跌回稳。然而,个人按揭贷款和经营贷款的资产质量预计将持续承压。这主要是由于房地产市场的持续调整以及就业结构性矛盾等因素,导致个人贷款的偿还能力受到一定影响。此外,美元前期加息以及北美、欧洲等市场商业地产的不景气,也给中国银行境外资产质量管控带来了一定挑战。武剑表示,中国银行将继续加强信用风险全口径、全周期管理,优化金融供给结构,主动应对不良资产的分散化和小额化,争取最大化现金清收,盘活资源,释放空间。点评:随着国家增量政策的落地,楼市止跌回稳的态势逐步增大,有利于降低地产开发贷的不良率,是一个积极信号。不过从今年形势看,内外风险仍需警惕,包括内需的不稳定以及外部贸易经济的挑战,都会影响接下来的市场行情,当下,对于大部分房企,仍需以去库存,偿还债务为首要任务,逐步让风险降低。
  一周多个“地王”频现,什么信号?
  近日,热点城市单价“地王”不断被刷新,引起业内关注。3月25日,杭州一宗宅地卖出约7.7万元/平方米的高价,不到两个月单价地王再次被刷新。这也是杭州全面取消新房限价不到半年迎来的第三任单价新“地王”。不过杭州,只是一个缩影。紧接着在3月27日,成都楼市迎来了历史性时刻:金融城三期河东片区H10地块土拍以41200元/㎡的地价被建发地产斩获,此地价再度捅破成都楼市天花,基本与一线楼市地价持平,标志成都正式进入中国楼市一线。就在一周前的3月18日,北京也诞生了新的单价“地王”,海淀区上地板块一宗宅地以10.23万元/平方米楼面价创北京土拍历史新高。包括3月11日,成都高新区一宗地块成交价突破3万元/平方米,刷新楼面价“天花板”。同样在上海,2月末协议出让的静安高品质袖珍地块,以16万元/平方米的单价刷新上海新的地价纪录。一线、强二线城市地价不断刷新纪录,市场迎来对核心城市核心资产的“价值重估”。在优质地块供应的带动下,核心城市土地市场率先回暖,加之一二手房价、去化率、成交规模等需求侧指标带来的正向反馈,2025年上半年核心城市有望延续年初的土拍热度,并助力房地产行业加快筑底企稳。
  点评:从房企角度看,房企投资更加注重“利润率”和“安全性”,核心一二线城市优质宅地成为头部房企低风险配置的首选。值得注意的是,“地王”现象主要集中在核心一二线城市,且多由头部房企推动。相比之下,多数三四线城市房地产市场表现平淡,企稳回温仍需时间。

 

关于本站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网站管理 | 微信管理 | 博睿讲堂管理
Copyright©2006-2022 河北博睿宏税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信息产业部备案/许可证编号:冀ICP备19003918号
冀公网安备13010202003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