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章发表于八年前,也曾经被"中国税务报"改编并发表过,有人为此还与我讨论过。八年过去了,有人还是以"不变应万变",有人却退出了这个行业,也有人看完就忘。做为在涉税服务行业已经转型的我,回看所发生的一切,我多年前的烦恼,现在在很多业内人士身上发生了。做为过来人,还是友情的提醒,当今转变观念比学习涉税文件更重要。
税务师事务所、不要做成中介行业的"农家饭庄"
春天来了,伴随着春游也火了。亲近大自然,呼吸新鲜空气,吃农家饭成为春游必不可少的项目。走近农家饭庄,庄主介绍,这是我们自己的房子,自养的猪、鸡,自己种的青菜……全都是自己家的,做为游客就是奔这个来的,大吃大喝一顿,一算帐真便宜,算了,零头不要找了,想想在城里的饭店吃饭那么贵,感觉花钱比较冤枉。但是,这些人回到城里,还是继续他们的生活,照样去那些所谓贵的地方吃饭。农家饭庄的经历只是偶尔被提起,并伴随着时光的流逝而远去。
看到上述场景,使我想起了,我所在的注册税务师行业,在有幸担任中税协常务理事的这四年多来,见到看到了行业内所发生的很多事情,也与很多业内人士进行过交流、沟通,感触颇深。
1、经常被相关领导、业内人士问及,一年营业额有多少?事务所有多少人?注册税务师有多少?……其实,这些数据对以所得税审核、鉴证业务为主的事务所来说是硬指标,这反映了它的规模。但是,不是事务所都在作鉴证业务,咨询、顾问、税收筹划只需要一个小组就可以完成,因此过分强调这些数字的人,有"庄主"之嫌疑。对原产地农村的粮食、肉类、蔬菜这些人们日常的消费品来说,农家饭庄、批发市场、长途贩运者、城里的饭店、酒店、老百姓家里的厨房都是与产业链有关的,我只想说,在这个链条上,有做业务的(如饭庄),有做生意的(如沃尔玛)。但是利益最大化的体现,不是在饭庄,而是在把这些原料经过精加工后卖给消费者的平台。
2、有段时间与一个业内人士交谈,他自称有七个证,并且很自豪,接着问我你有几个证?我说有二十多个,他很惊讶地问,都是什么证?我说:除了注册税务师证外,我还有三好学生证、计划生育证……其实,证只能证明你有这个资质,它并不代表你具有这个能力,我只有一个专业证,并愿以此作为终生的职业,这点就已经足够了。全能型的,什么都能做的人,在当今社会的发展中,开一个小饭店,当个厨师还是比较合适的。因为厨房就你自己,帮手也是七大姑八大姨,招待周围的邻居、散客还可以,但是只能过着富不了、饿不死的生活,如果你与周围的街房邻居比,你已经是"小康"了。
3、业务的来源,某饭庄生意特火,探其原因,原来是乡里指定招待客人的场所,此庄主如果出来介绍经验,可惜没法在业内推广。同理,税务师事务所在一些地区,被有幸指定为所得税审核、鉴证机构,会有一定的财富积累,但不利于走向市场。
4、全国连锁的出现,把注册税务师行业做大做强,是我们向往的目标,但是为什么做到现在为止,还没有出现一个值得骄傲的机构、品牌。前几天,偶遇国家税务总局注册税务师管理中心主任陆炜,他的话可以解释这一切,"国际四大会计公司是一个平台,是一群做生意的人"。
你要把鉴证业务用连锁机构做--妄想!!!
你要是做其它涉税业务--平台、人才在哪里?
你要是做涉税业务这个生意--产品、服务标准在哪?
当你对涉税业务的范围、赢利点、事务所运营方式、赢利模式搞清楚,再去布局,"忽悠"是必要的,当你为合作伙伴带来效益后,"忽悠"才有人相信。
我热爱注税这个行业,上述观点的提出绝对没有恶意,更多的是提醒同行,在这个产业链上有很多商机,转变观念,解放思想,要么做好"农家饭庄",让竞争都无法进入,要么"挥师北上"。但前提是把"粮食"(资金、人才、产品)备足,并且要做好过几个冬天的准备,只有这样才能在中国税务市场上拥有自己的位置,机不可失,失不再来,机会是为有准备的人提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