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事务所简介 | 业务领域 | 专家顾问团队 | 专家咨询 | 收费标准
  政策法规 | 诚聘英才 | 博睿财税讲堂 | 基础会员服务须知
最新公告:
站内检索: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财税新闻行业新闻

发改委酝酿第18次药品调价 降价范围扩大至中药

2006-03-06 文章来源:佚名 信息提供: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CIEN记者 王晶 报道
  
  2006年2月9日——10日,国家发改委价格司在天津召开了关于药品价格调整内部会议。继2005年10月国家发改委对22种抗生素药物实施大幅度降价之后,发改委新一轮价格调整又在酝酿之中。本次降价的范围将比上次有所扩大,不仅包括抗生素类药,还包括抗病毒类药、抗肿瘤类药,中药也包括了进来,但降价幅度还没有最后确定。
  
  中药品种将首次列入降价范围此次降价涉及了130多个西药和30多个中药品种,其中化学药除了常用抗生素品种以外,还增加了抗病毒和抗肿瘤药。西南证券的张仕元表示,抗病毒、抗肿瘤药物进入医保目录后,消费量有了明显增加,而这类药的毛利水平比较高,因此,有必要对其价格进行调整。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降价方案中,中药也被包括了进来,主要是抗肿瘤和肿瘤辅助治疗制剂。在以往的17次药品降价中,涉及到中成药的并不多,最近几次降价均没有中成药。
  
  世纪证券的张伟分析,以往降价很少包括中药,主要是因为与西药相比,中药在医院销售中所占份额较小,对降低整个药品价格水平所起的作用不大;同时国家对中药采取扶持政策,旨在通过相对较高的价格促进其发展。但西药经过多次降价后,相比之下中药的毛利水平比较高,通常在40%~50%以上,因此本次也加入了降价范围。
  
  不一样的“第18次”
  
  事实上,酝酿第18次调价的行动自去年就开始悄然进行,药品第17次降价就发生在2005年10月。化学制药工业协会秘书长周燕说:“去年发改委就开始了出厂价等的全面调查。”
  
   “然后根据大类别来分类调查。根据矛盾突出和不突出的轻重和合理性进行价格调整。抗肿瘤药物和部分抗生素价格偏高。”
  
  周燕认为,“称此次药品调价而非降价”更为科学。与前面17次降价相比,本次药品调价“有降有提”。周燕说:“总体幅度是降价的趋势,但是价格管理不能只是降低,应该是调整,我们从行业协会的角度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将提高价格的药品是部分老品种抗生素和青霉素。”
  
  据介绍,与前面17次降价相比,本次药品调价“有降有提”,总体幅度是降价的趋势,将提高的药品是部分老品种抗生素和青霉素。但即将到来的第18次药品调价并不是人们习惯了的“降价”。一部分前期降价过于猛烈的普通抗生素、青霉素品种会提价,重点将对肿瘤药降价。本次药品调整“有降有提”也是市场压力所迫。行业分析师认为,在发改委之前的历次降价后,部分药品利润率很低甚至亏损,企业的应对之策就是不断地生产新品种来取代降价目录内的老品种,来逃避降价。比如青霉素的效用非常好,价格也便宜,但是降价太厉害,许多企业都不愿意生产,消费者负担反而加重。医药界许多人士虽然仍不认可发改委以定价的方式来调控药价,但普遍表示,这次调价“有降有提,理性很多”。
  
  盈利空间再被压缩
  
  有关数据显示,政府定价药品在全部药品中的比重是50%左右,因此降低其价格,不仅会直接减少相关品种生产者的盈利,而且也会间接带动同类药价下行并降低其盈利水平。因此,政府下调价格无疑会大大压缩整个医药行业的盈利空间。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2005年1-6月份我国医药工业完成销售产值1800亿多元,实现利润158亿多元,全年按两倍计算则分别是3600多亿元和316亿元。从以往药品降价情况看,上次降价总额达到了40亿元,最近四次就降低了100多亿元。因此,即使本次下降金额为上次的一半即20亿元,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则整个医药工业的利润也将大约下降6%。
  
  从上市公司看,有关数据显示,两市目前有100多家医药类上市公司,但业绩明显低于整体水平。2005年上半年相应的两个数字是0.10元和0.1376元。因此,如果本次药品降价幅度较大,医药板块将面临更为严峻的环境。不过具体方案未定,降价幅度也是未知数,因此,对行业及上市公司的具体影响还难以测算。
  
  仍可能是“空降”
  
  此次降价是否会对消费者带来更大的好处呢?业内人士认为,国家发改委的意图是好的,但仅仅是降几百个品种,很难达到降低老百姓药费的目的。
  
  去年,国家药监局批出的新药有一万多种,已投放市场的药则有几万种。这次降价仅涉及几百个品种,况且这些药品可以用别的来替代。没有利润,药厂不会生产,这就可能产生“空降”现象。况且,吃便宜药的主动权并不掌握在患者手中。1998年以来,“药品降价令”已连下了17道,但药品降价并没有真正让老百姓感到满意,不少人甚至认为总体药价水平反而上升了。因此,关键是要解决体制问题,仅靠行政手段来强压药价并非良策。单纯的药品降价只能治标难以治本。

关于本站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网站管理 | 微信管理 | 博睿讲堂管理
Copyright©2006-2022 河北博睿宏税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信息产业部备案/许可证编号:冀ICP备19003918号
冀公网安备13010202003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