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残发〔2006〕77号
各区县劳动保障局、市政管委、卫生局、民政局、公安分(县)局、人事局、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工商分局、残联:
为做好“十一五”期间盲人按摩工作,根据《中国残疾人事业“十一五”计划纲要》和全国《盲人按摩工作“十一五”实施方案》,制订《北京市盲人按摩工作“十一五”实施计划》。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〇〇六年十一月十七日
北京市盲人按摩工作“十一五’’实施方案
一、背景
“十五,,期间,在中国残联的指导下,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和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北京市盲人按摩事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成立了市盲人按摩指导中心,盲人保健按摩行业初成规模,盲人群体的社会地位、参与社会能力、综合素质、生活水平有了明显提高。培养、培训盲人保健按摩人员1000余人,盲人保健按摩师就业率达到95%以上。盲人保健按摩机构发展到300多家,成为安置盲人就业的主渠道。为了更好地开展盲人按摩工作,促进盲人按摩事业的发展,根据中国残联等部门下发的《盲人按摩工作“十一五”实施方案》和《北京市“十一五”时期残疾人事业发展规划》,制定本实施方案。
二、指导思想
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以巩固事业发展成果、规范盲人按摩行业管理、全面提高综合素质、加强农村盲人培训、稳定盲人就业为重点,促进盲人按摩事业全面、持续、协调发展,为实现“新北京,新奥运”战略构想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首善之区做出积极贡献。
三、任务目标
——培养、培训盲人按摩人员400名;其中保健按摩培训300名,医疗按摩培训100名。高级职业资格以上的盲人按摩人员达到40%以上,技师职业资格达到10%以上。
——广开就业渠道,鼓励个人创业,盲人按摩人员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加大对贫困及农村盲人培训和就业扶持力度。
——进一步发展盲人医疗按摩事业,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建立盲人医疗按摩实习基地和开发就业岗位。
——扶持盲人就业和创业200名。
——加强行业管理,加大宣传力度,打造盲人保健按摩品牌,规范盲人按摩市场;制定扶持就业、创业和社会保障优惠政策,实现盲人按摩从业人员100%纳入社会保障体系。
四、主要措施
1、加强技能培训,提高盲人按摩市场竞争力
——各区县残联盲人按摩指导中心要认真做好当地生源的调查、建立盲人按摩人员培训档案,制定培训计划,完成年度培训任务。
——加强对贫困及农村盲人保健按摩技能的培训工作。实行“两免一补一扶”,即免培训费、免教材费、补助培训期间的生活费、扶持其就业或自主创业,重点放在农村。
——支持有条件的中、高等院校开办盲人医疗按摩班和开展高等函授教育,培养盲人医疗按摩人员和提高现有盲人医疗按摩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
——进一步做好按摩学会学术讲座和交流工作,提高盲人按摩技能水平。
——以2008年奥运为契机,以全面推进盲人按摩从业人员素质教育为目标,多渠道、多形式地开展法律法规、文明礼仪、服务英语等相关内容的素质教育培训,在盲人保健按摩行业逐步形成良好的行业风气、人员风尚;支持有条件的区县残联开展盲人素质教育工作,对于没有条件开展培训工作的区县,由市盲人按摩指导中心统一组织培训。
——利用区县残联计算机教学系统,逐步实现“盲人按摩技能远程培训”,解决盲人出行不便问题,对远郊区县给予重点支持。
——市盲人按摩指导中心每年举办一期保健按摩师资骨干和企业经营管理培训班,各区县残联要认真选送综合素质和技能水平高的盲人按摩人员接受培训。
——认定一批符合条件的盲人保健按摩机构作为按摩实习基地和技术交流场所,提高盲人按摩人员的市场适应能力和技术水平。
——定期开展盲人保健按摩技能竞赛,广泛调动盲人参加保健按摩技能培训积极性,提高从业人员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水平。
2、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促进盲人就业,扶持盲人创业
——鼓励社会力量和盲人按摩人员开办盲人保健按摩中心(院)、按摩部(所)。对个体创业的盲人按摩人员,在筹集资金、落实场所等方面给予照顾;对贫困及农村盲人开设个体的给予实物和经费补贴。
——依托社区服务机构,建立盲人按摩站(点),安排盲人按摩人员在社区就业。
——加大对盲人按摩人员就业和创业的指导工作,提高盲人按摩人员综合素质和企业市场竞争力。
3、发展盲人医疗按摩事业,提高专业技术水平
——加强盲人医疗按摩人员技术职务评审工作。
——鼓励医院按摩科室安置盲人医疗按摩人员就业,对超比例安置就业的医疗单位给予适当补贴。
——积极开发盲人医疗按摩人员就业岗位。
4、规范盲人保健按摩行业,加大宣传盲人按摩事业力度
——根据国务院有关文件的要求,制定《北京市开办盲人保健按摩机构执业资格认定标准》,加强对盲人保健按摩机构的执业资格认定工作,积极履行职责,协助行政执法部门加大对违规企业的查处力度。
——成立市盲人按摩协会,倡导行业自律,制定《盲人保健按摩行业标准》和行业统一标识,规范盲人保健按摩市场管理,保障消费者和从业者的合法权益。
——建立全市盲人按摩事业管理信息系统,实现网络信息化管理。
——多渠道、多形式、全方位的宣传盲人按摩事业,树立盲人保健按摩行业整体的社会良好形象,提高社会认知度的公信度。
5、落实优惠政策,加大扶持力度
——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制定盲人保健按摩行业管理办法,规范盲人按摩市场,保障盲人按摩事业可持续发展。
——落实国家有关优惠政策,各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对盲人开办按摩个体工商户、投资开办盲人按摩企业依法给予支持。对盲人申请办理个体工商户登记注册手续从事个体经营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和本市残疾人联合会证明,减免个体工商户口注册登记费。税务部门对认定合格的盲人保健按摩机构按政策规定给予减免企业营业税、所得税。
——鼓励和扶持本市户籍盲人从事保健按摩工作。对安置本市户籍盲人就业的盲人保健按摩机构,在缴纳社会保险时,给予一定补贴。
五、检查评估
——市残联会同有关部门对各区县盲人按摩指导服务网络建设、年度任务完成情况,组织盲人参加技能培训和职务评审等工作进行督导、检查、评估验收。
——积极发挥盲人保健按摩行业管理办公室的作用,由市、区残联牵头,会同工商、劳动保障、卫生、公安等行政执法部门开展行业规范检查。
——2008年和2010年,分别开展中、终期任务完成情况检查工作,并在终期检查后进行先进表彰活动。
——各区县残联按照有关规定,认真做好各项登记、统计工作,于每年12月15日前将年度任务完成情况报市残联。
六、经费
按照中国残联下达给我市“十一五”期间盲人按摩培训任务指标,落实培训任务指标匹配专项经费,用于培训补贴、盲文教材补贴、人员筛查、组织协调、检查、统计和社会宣传等。各区县也应落实培训任务指标匹配专项经费,用于培训补贴、人员筛查、组织协调和社会宣传等。加强配套经费管理,确保各项任务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