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什么是会计职业判断?
会计职业判断是指会计人员按照会计准则、会计制度和相关法规的要求,在遵守会计基本假设和基本原则的前提下,从经济环境、行业特点及企业实际情况出发,利用会计专业知识和职业经验对日常会计事项的处理和财务报表的编制应采取的原则、方法和程序等进行判断与选择的过程。简而言之"会计职业判断就是运用专业知识和职业经验,对非确定性会计事项和业务所作出的判断和决策"。
会计职业判断具有四个特征:一是目的性,即通过判断的结果,全面、及时和如实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资产负债)、经营业绩(损益)和资金状况(现金流量);二是主观性,对于同一业务事项可以选取多种会计处理方法时,如发生一笔餐费该入业务招待费还是职工福利费,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会计人员的主观判断;三是权衡性,会计人员在选用会计政策或会计估计的过程中,面临多种方案的比较(优劣、得失等)和权衡(相关性和可靠性、稳定性与适用性等),最后进行取舍;四是局限性,主要受宏观环境和政策法规、理论研究水平,以及会计人员自身专业能力、业务水平和职业道德的限制。
2、如何进行会计职业判断?
根据会计职业判断的定义,主要通过三个步骤进行会计职业判断:一是全面理解会计事项(业务),即要求咱们会计人员接手一项经济业务时,需要全面收集与之相关的信息和资料,包括所涉事项的前因后果、来龙去脉等,如,拿到一张采购材料的发票,不仅要了解发票本身记载的货物名称、数量和金额以及供应商名称背景等信息,还要深入了解是一次性交易还是经常性交易,是否签订相关的购销合同或协议,供应商的资质情况等,甚至有必要时需到仓库抽查货物的入库和出库记录。二是分析比较会计事项(业务),根据经济业务可能涉及的具体适用标准,如会计准则中关于资产或负债的定义,确定一个适当的参照标准,然后将实际业务的情况与标准进行对照、分析和评价,比较其符合程度,从而提出相应的备选方案,如对于采购的货物,作为固定资产还是作为存货进行账务处理,就需要参照固定资产和存货的定义,就实际用途与标准进行比较,从而提出相应的处理方案。三是选定方案或得出结论,通过前述两个步骤之后,对经济业务如何进行会计处理进行最终的判定、估计或方案的选择,有时面临多种可选方案时,需对各种方案的优劣进行对比,全面估量,选取一个最佳方案(即"优中选优")。
3、进行会计职业判断的注意事项
会计职业判断,说易也易,说难也难,除了需要一定时间的积累沉淀和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或教训的磨练(我们常说吃一堑长一智也有这个意思)以外,还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合法合规,即作出的会计职业判断必须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财经制度和会计准则相关规定,不能逾越法律红线,否则就是违法行为,要受到法律的严惩,如营改增以后,有些企业为了节税,从各种非正规途径或非法渠道获取增值税专用发票进行抵扣,这就是触犯法律的行为,会计人员在进行职业判断时,必须果断拒绝。二是适度谨慎,从若干备选方案中进行抉择,有时的确是一件难事,这时就需要我们抱着谨慎的态度进行甄别,所作出的判断要有足够的依据或理由支撑,防止"一招不慎,全盘皆输"(当然,适度谨慎并不是保守或僵化)。三是坚持原则,咱们会计人员是相关内控制度和流程的制订者也是执行者,这就要求我们在进行职业判断时保持相对的独立性,客观公正地进行业务事项的判断,不受外界(不论是高层管理还是同级部门或人员)的影响,亦不受各种利益的诱惑,可以说,很多会计信息数据失真与会计人员不能坚持原则进行职业判断有很大关系。四是权衡利弊,无论会计人员做出什么样的职业判断,其基本出发点都是为会计主体服务的,所以,当鱼和熊掌不可兼得时,就需要咱们会计人员分析得失,整体权衡,作出对企业利益最大化的选择或决策,当然,前提条件是要合法合规。
其实,除了这些,会计人员在进行职业判断时,还需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具有较强的综合能力,在进行职业判断的过程中,还必须坚持诚实守信的基本原则和恪守会计职业道德等。
综上所述,会计职业判断是会计人员处理日常会计事项(业务)中必须具备的一项重要且富于挑战性的技能,职业判断能力可以反映会计人员综合素质的高低,所以,一方面需要会计人员对会计理论知识和会计方法的全面理解与准确把握,另一方面还需要会计人员深入了解企业的客观经济环境与经营管理目标。
说了这么多,请各位从事会计工作的会计人员结合要求自测,会计职业判断,你具备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