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事务所简介 | 业务领域 | 专家顾问团队 | 专家咨询 | 收费标准
  政策法规 | 诚聘英才 | 博睿财税讲堂 | 基础会员服务须知
最新公告:
站内检索: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财税新闻财税时评

应收尽收,警示税务合规风险

2024-07-14 文章来源:本站编辑 信息提供: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税务部门强调依法履职,未进行大规模检查。审计署和税务部门呼吁加强税费征管,堵塞制度漏洞。大数据助力税务合规,偷逃税款行为将受严查,企业需加强税务风险防范。
  近期,多家公司遭遇的补税风波激起广泛关注。为了平息公众的疑虑与恐慌,国家税务总局在6月18日发声:税务部门并未发起全国性、行业性、集中性的税务大检查,更没有倒查20年、30年的安排。税务部门所进行的工作均系依法依规正常履职行为。
  2024年6月25日,审计署审计长侯凯在《国务院关于2023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指出:“要加大税费征管力度,完善部门数据共享,堵塞制度漏洞,做到应收尽收、颗粒归仓,巩固好财政收入恢复性增长态势。”
  7月5日,国家税务总局党委书记、局长胡静林在《学习时报》发表题为《高质量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税务实践》的署名文章。文章提出:“要深入推进税收制度改革及税费政策优化。切实堵漏增收,把该收的税费依法依规收上来,同时守牢不收“过头税费”的底线。”
  一面是财政赤字吞噬着国家的经济力量;一面是部分企业尚未能按规纳税,暗流涌动。此情此景,加大税费征管力度自然是刻不容缓的事情。
  从各个角度审视:加大税费征管力度,确保税收的应收尽收、颗粒归仓。这是税务部门的立场,也是对税务合规的一个警示。
  税务风险是企业经营中较为普遍的问题。尤其是民营企业,100%合规纳税的企业寥寥无几。因此,构筑坚实的税务风险防范机制,不仅是对企业财产安全的守护,更是长远发展的必要保障。
  在过去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不少中小型企业的财务不够规范。企业老板不需要学习税务知识。因为他们习惯了“两套账”“走私户”。公司账面上不需要赚钱,也不需要分红,也不虚开发票,税收多少与老板都没有关系。老板“轻轻松松”直接通过私人账户(收款)就把钱弄进了自己的腰包。没有增值税,没有企业所得税,也没有个人所得税。至于税务,象征性地交一点就行了。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金税四期的利剑高悬,这种不规范的航行终将走向终点。银行首先把公司公账和“商用收款码”统一管理,然后实行现金监管,双管齐下,从而实现资金流全透明。比如你每个月收50万现金(私账),银行要登记,哪里来的?是不是公款?交税了没有?你如果说不清楚,你的资金流信息就可能被推送到税务部门,那你麻烦就大了。“数据共享”已经对那些“走私户”的企业构成了极大的不便与风险。
  有人认为,很多人夸大了金税四期的功能,最起码可以肯定银行的数据是不可能在税务系统中查得到的。这话没错,一是职责不同,二是隐私保护。税务部门的系统直接“连通”每个人、每个企业的银行数据不太可能。
  但是金税工程是经国务院批准的“国家级”电子政务工程。国家级工程,要共享什么数据不能实现呢?只是“共享”,或者在必要时“共享”,就足够你“喝一壶”了。
  所以你不用怀疑大数据查税的威力。只是税务局有没有空来查你而已。有时候,是因为税务局要先抓“大鱼”,把你这个“小泥鳅”暂时放在一边了。千万别以为自己那点小聪明已经瞒天过海了。
  大数据时代,银行、海关、物流等数据共享与提取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情。两套账,虚开、高开、低开发票等偷逃税款是已经过时了。如果不能适时而变,抱残守缺,加速淘汰可能是这些企业必然的命运。
关于本站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网站管理 | 微信管理 | 博睿讲堂管理
Copyright©2006-2022 河北博睿宏税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信息产业部备案/许可证编号:冀ICP备19003918号
冀公网安备13010202003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