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事务所简介 | 业务领域 | 专家顾问团队 | 专家咨询 | 收费标准
  政策法规 | 诚聘英才 | 博睿财税讲堂 | 基础会员服务须知
最新公告:
站内检索: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财税新闻财税时评

2006是经济调整的增长年

2006-04-14 文章来源:佚名 信息提供: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周三公布了一份报告,它引人注目地把今年称为“经济调整年”,而且是“向下调整”。

  宏观经济研究院是发改委的智囊机构,它的这份报告告诉人们,今年,中国经济增速肯定有明显下降,将从连续三年的10%下降至9%。

  2006年中国经济将在冷热双重压力下前行,目前已成为学术界和决策层的共识。所谓冷,是指物价指数走低反映出的通缩压力;而所谓热,则是各地方政府的投资冲动和国家要调整的房地产行业走势不明。

  国家发改委的智囊们坚决地认为,中国宏观经济的主要指标今年几乎都无上行的趋势。

  目前,中国的钢铁、建材等行业产能加速释放,但市场又消化不了这么多的东西,价格总水平增长会逐步走低,“上半年居民物价预计上涨不超过1.5%”。

  中国出口虽然有三月份顺差的意外回升,但前两个月的贸易顺差与去年相比却大幅减少。因此,报告称,今年全年的贸易顺差有可能从去年的1018亿美元锐减为500亿美元。

  外需降了,内需一时却无法补上,短期内消费增长还将小幅回落。最后的结果自然是经济增长的减速。

  不过,宏观经济研究院把这种减速看作是正常调整。“不能怕调整。”报告说,经济增速的适度回落有利于投资从过剩产业中抽身而退。价格走低也是个改革的好机会,可以给政府一个空隙来推进早该进行的资源产品价格改革。

  不可忽略的是,中国经济目前唯一一个具有向上冲动的“热点”仍然是投资。各地方政府的投资冲动被称为“逆市场”的行为,报告认为,这种行为将引发更多的产能过剩,如果调控不当,“宏观经济就有可能在2007年前后发生‘转折性’变化”。

关于本站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网站管理 | 微信管理 | 博睿讲堂管理
Copyright©2006-2022 河北博睿宏税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信息产业部备案/许可证编号:冀ICP备19003918号
冀公网安备13010202003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