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事务所简介 | 业务领域 | 专家顾问团队 | 专家咨询 | 收费标准
  政策法规 | 诚聘英才 | 博睿财税讲堂 | 基础会员服务须知
最新公告:
站内检索: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财税新闻财税时评

政府花纳税人的钱建围墙防"刁民"太不该

2014-01-23 文章来源:张剀 信息提供: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据多家媒体报载,在云南省昭通市绥江县,全县所有党政机关都没有围墙,人们到机关办事不会被询问,也不需要登记就可以走进包括县委书记在内的任何一名干部的办公室。很多媒体评论说:"拆掉了机关的围墙,除去了干部群众的'心墙'。"对此,我深有同感。
  我的老家敦煌,在我很小的时候,每次经过市委市政府的大楼前我都忍不住地往里看:因为有院墙围着,门口有保安站岗,我不知道这个当地的最高"衙门"里面究竟是什么,一直觉得非常神秘。几年前的夏天我回老家休假,突然发现市委和市政府的院墙被拆了,空出很大一片空地,家里人都将这一空地称为"市政广场"。白天,大家来来往往,我也没有发现像有些人担心的那样:"刁民"有事没事往政府跑。晚上,大家坐在市政广场聊聊天,乘乘凉,一派幸福景象。我当时一下子觉得心里亮堂多了,顿时对市委市政府的这一决定拍手称赞。家里人也说:"不知为啥,自从政府拆了院墙,突然觉得政府离咱老百姓近了。"
  从财政的意义上讲,纳税人花钱养着政府,政府就必须做好"守夜人"的本分,为纳税人尽职尽责办事。这本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但是,这个浅显的道理到了一些基层政府,就立刻变成了另外一种解释:政府是"衙门",日理万机,每个人有事没事都来找政府,政府还干不干工作了?因此,为了防止"刁民"没事找事,在机关大院外建个围墙,聘请个保安,有人来了先拦着询问一下情况,再决定是否允许其进入。正如江苏某市政府一门卫称,可为领导增光添彩的"上等人"能顺利进门,可能给领导添堵的百姓绝不能想进就进。
  在现实中,之所以存在政府建围墙"防刁民"的情况,关键在于政府没有摆正自己"守夜人"的位置。通俗地讲,由于一个国家人口众多,彼此协商问题将产生非常复杂而混乱的局面,而且在国防、教育方面也很难形成合力。为了减少每个人协商成本,同时方便每个人更加集约地享受到各种公共服务,建立一种良好的社会秩序,大家每人按照一定的标准出点钱供养一些"公家人",来为每个人提供服务,就成为一种最佳的选择。我们很多领袖说自己是"公仆",是 "人民的儿子",正是对自己的位置有着清晰而准确地认识,并用实际行动践行了公仆的职责,因此受到广大纳税人的爱戴。但是,我们现在很多领导并不这么认为,"公仆"只是挂在嘴上的,是写在报告里的,并不是体现在行动上的。
  其实,拆机关院墙这件事情,反映的是基层政府对自己,对百姓地位的认识问题。在这个问题上,我建议各级政府重新找准自己"守夜人"的位置,通过扎扎实实的工作,尽职尽责地为纳税人服好务,我相信纳税人不会有事没事去政府找事,去政府一定是有事;同时,我也呼吁各级政府和广大媒体广泛、深入地宣传老百姓的"纳税人"身份,尽可能多的普通白象认识到自己"纳税人"身份的权利和义务,进而鼓励百姓去政府问事或办事能够更加挺起腰板,只有这样,"公众监督"这把利剑才能时刻悬在各级政府头顶,"责任政府"才会更好、更快地呈现在人们面前。
  最近,党的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曝光了自己的办公室内景,中纪委也在央视曝光了办公楼内景,已经作出了表率。各级政府如果还抱着"官老爷"的思想,将百姓置于时刻防范的对象,如何真正体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又如何真正落实"八项规定"?
  简言之,政府要放低身段,老百姓要抬高身段。只有政府与老百姓的关系,在双方的认识上和实践中真正变为政府与纳税人的关系,"八项规定"才能得到更好的落实,老百姓的呼声才能得到更好的关切,中国的改革大局才能不断走向深入,最终实现国富民强的中国梦。
  

 

关于本站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网站管理 | 微信管理 | 博睿讲堂管理
Copyright©2006-2022 河北博睿宏税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信息产业部备案/许可证编号:冀ICP备19003918号
冀公网安备13010202003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