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改增"双"扩围"已在全国施行。此次试点除了将相关改革措施一次性推进至全国外,另一大亮点就是将广播影视服务纳入"营改增"范围。广播影视服务纳入"营改增",标志着我国"营改增"试点范围已从生产性服务业扩展到生活性服务业,这不仅对振兴文化产业意义重大,还可以为今后"营改增"试点范围扩大到其他服务业积累经验。为此,有关部门近日邀请北京歌华有线电视网络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电影股份有限公司和北京新影联影业有限责任公司等广播电视电影行业"营改增"试点企业和单位开展座谈,倾听这些业内领军企业的意见,分析和展望行业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电视台:税负肯定会减轻
"2012年9月1日电视行业的广告业务被纳入'营改增'试点范围,我台最大的收入是广告收入,这项业务被纳入'营改增'后,产生大量销项税额,当时由于电视节目制作没有纳入'增值税'试点范围,我台可获得的进项税额很少,导致税负增加。这次电视行业纳入'营改增'试点后,我台可获得的进项税额抵扣将大大增加,如果广告收入维持在一定规模,增值税税负就会降低。可以说,'营改增'对电视台是个好的机遇,对全国电视行业来说也是非常好的机遇。"参加座谈会的某电视台总会计师董先生说。
他透露,2012年,北京市"营改增"试点前,他所在的电视台连续召开了两个紧急工作会,专门编制了一个包含95项电视业务的目录,明确各项业务可以开具的发票类别,要求各个部门在涉及增值税的业务中必须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
"对于这一次全国范围的试点,我们已经采取了一些措施,主要有要求全台各个部门根据自己的业务开具一个具体的单子,明确什么样的业务需要什么样的发票;在取得票据前及时跟财务沟通;所有电视行业的业务都要取得增值税发票;签订合同必须是含税的合同等。"他说。
他表示,他所在的电视台在"营改增"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
"一个是目前增值税专用发票的最高开票金额太小,导致开票数量巨大,操作不便。比如我们上半年有一项巨额收入收不回来,就是因为需要的增值税专用发票太多,开不出来。"他说,"另外一个问题是,这次'营改增'没有将邮电通信业纳入试点范围,导致电视行业中一项很大的成本支出--传输费无法获得抵扣进项税额。我台现在有多个频道租用卫星转发器传输,一天24个小时一年365天不能停;为了保证节目播出安全,电视台的节目要多条线路传输,我们为此向电信和卫星企业支付了巨额传输费,但现在邮电通信业不在'营改增'范围内,这笔支出还不能获得进项税额抵扣。"
广播电台:推进制播分离,建立供应商新机制
参加座谈会的某广播电台财务中心主任周先生表示,"营改增"以后,广播电台的可抵扣进项税额比较少,占全台财务支出中比重高的出租车费、通讯费用和发射费用都不能产生抵扣进项税额。
"目前,我台正在积极调整结构,理顺关系以适应'营改增'带来的变化。"他说,"一是实现制播分离。'营改增'为广播电台推动制播分离创造了条件,将来我们要把该推出去的业务都推出去,这有利于以后广播电台在这一块获得可抵扣进项税额。二是积极拓展供应商机制。现在,广播电台的供应商构成中,小规模纳税人占的比重很高。特别是各地的记者站的支付,很多是支付给小规模纳税人,这样就造成了可抵扣进项税额的损失。目前,我们已经在着手建立供应商机制并把这个机制完备起来,对一些项目的招标,没有一般纳税人资质的,会逐步把其从这个机制里剔除出去。"
华谊兄弟:未来发展空间很广阔
华谊兄弟传媒股份有限公司财务总监丁女士说,华谊兄弟业务涉及影视产业的全部环节,包括影院和电影制作,所以跟这次"营改增"关联度比较大。预计在实施"营改增"初期税负会有所增加,随着时间推移会好一些。"比如目前发行方享受国家政策是免增值税的,因此,我们电影院是拿不到进项抵扣的,税负可能有些增加。包括电影制作等方面,成本中60%,甚至70%是演员的片酬,对我们来说是一点抵扣的可能都没有。"
不过,丁女士表示,随着设备租赁、后期制作等获得增值税发票,企业的税负肯定会减轻的,而且将来"营改增"在全国范围全行业在推开,企业的税负将会进一步减轻,发展空间也会更广阔。
歌华:内部运营管理将紧跟"营改增"步伐
北京歌华有线电视网络股份有限公司负责北京市有线电视的传送、传输;有线电视网络建设、维护和经营,在北京市各区县都设立了分公司,共有16个分支机构。
歌华有线总会计师胡先生表示,这次"营改增"双"扩围",歌华有线的传输收看费业务和节目点播业务被纳入试点范围,占歌华有线全部业务的50%,对歌华有线影响极大。
他说:"我的体会是'营改增'不单纯是税制的改变,不单纯是财务的事,这项改革将推动歌华有线全面转变营销模式。现在歌华有线在水、电、气、热这些最大的支出项目上的议价能力都不强,改缴增值税后就要求歌华有线提高议价能力,采购部门思路就要做相应的调整,尽量向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采购,尽量获得增值税发票。"
他表示,就目前而言,"营改增"双"扩围"给歌华有线带来的最大挑战还是信息系统的重构。
"歌华有线面对500万用户,只能依赖于发票打印系统而不能依赖手工,歌华有线利用通达北京市千家万户的4万公里的光缆和24万公里的电缆,通过光纤直连的方式解决了营业税地税网络版的问题,营业税数据就能直接传送到地税局网络,可以自印营业税发票。但增值税发票的管理方式跟营业税发票的管理完全不同,歌华有线只能重新建立信息系统,这将是一个非常复杂和漫长的过程。"他说。
中影:部分政策细节还需明确
据中国电影股份有限公司财务部核算处处长李女士介绍,目前电影行业实行分账制,就是影片在电影院放映取得的票房后,从中扣除上缴的电影基金和税金,然后在电影院、发行和制片方之间按照商定的比例分配剩余票房。
"'营改增'后,电影院按照6%的税率缴纳增值税,而原来缴纳营业税时税率是3%。同时,占电影院票房收入13%~15%的房租支出和上缴的电影基金都无法抵扣,电影院这个环节的税率上升,对其他环节产生影响,导致其他分账环节的所得降低。此外,在制片环节,劳务成本和外景地拍摄等支出都无法获得进项税额抵扣,从整体来说,'营改增'会使电影行业的全产业链税负增加。"她说。
她还提出,目前销售电影院会员卡或团体票如何缴纳增值税需要明确。
她说:"电影院经常以会员卡或团体票的形式销售,而购买这类会员卡或团体票的企业或者单位会要求电影院开具增值税发票用于抵扣销项税额,增值税发票一开具就需要按照相应税率缴税,但是持有会员卡的消费者除了在电影院观看电影消费之外,还可能在电影院附带的食品或纪念品商家消费,这两类消费是按照不同税率来缴纳增值税的,前者是按6%的税率缴税,后者是按17%的税率缴税;实际操作过程中,在给购买会员卡或团体票的企业和单位开具发票时,电影院就无法分清是按照哪种税率去缴税,这只能在消费者消费完之后才能确定哪些金额按照哪个税率缴税,即使是消费者消费完之后计算出差额再去补税,这个工作量也非常大,很烦琐。同样,电影院的购票附送食品的捆绑销售也存在这种情况。"
新影联:希望给予电影发行即征即退政策
北京新影联影业有限责任公司财务总监瞿女士表示,目前"营改增"没有覆盖到电影整个行业,按照现行税收优惠政策,电影发行收入是免税的。"这样一来,院线就被夹在中间了,下游的电影院非常迫切地希望院线给他们开具发票用来抵扣,否则电影院的税负会上升,而院线上游企业的收入也是免税收入,使院线没有相应的进项税额抵扣,这给我们院线推行'营改增'带来一定的难度。是不是可以考虑给予电影发行即征即退政策。"她说。
她还提出,电影院多是在年底或年初时大量销售团体票并开具发票,可是消费者是在一年之中陆续消费,除了6%或17%这样一个税率不好区分的问题外,电影院还会有在年初或年末时缴纳的税款比较多的问题。
企业经营方式、招标对象等都需调整
参加座谈会的业内权威人士表示,"营改增"是大方向,广播电视电影行业的单位和企业应积极面对,支持改革,同时积极迎接挑战。增值税与营业税不同,不光是税收的问题和财务核算的问题,还有经营模式、管理架构等深层次的问题。
这位人士指出,从之前的"营改增"试点看,小微企业是最大的收益者。目前影视制作等已对社会开放,民营企业比较多,其中小微企业也很多,"营改增"会使他们受益。初步分析,大型的企业税负会出现变化,大体看是有增有减,这跟企业内部管理水平及自身所处的产业链中的所处的环节也有关系。
这位人士认为,"营改增"双"扩围"对广播电视电影行业的单位和企业是机遇和挑战并存。他指出,这次"营改增"双"扩围",广播电视电影行业遇到的主要问题是进项税额抵扣不足。比如电影行业的税率从3%变为6%,电影院以租用房屋为主,目前租金不能产生抵扣,广电系统涉及的传输费支出也不能产生抵扣,这导致抵扣不足。说"营改增"是机遇,指"营改增"有利于广播电视电影单位和企业调整产业结构,采取更加灵活的经营方式,有利于广播电视电影产业链上下游之间广播电视电影产业与其他行业的衔接。
这位人士表示,就应对挑战的措施而言,一方面,企业要积极跟财税部门沟通,把广播电视电影行业的特点介绍清楚,有利于财税部门了解广播电视电影行业产业链的各个环节以及整个的定价体系。另一方面,广播电影电视行业自身要加强内部的经营管理,会计核实要梳理,整个经营策略包括定价机制都要调整和优化。
"营改增":未来将实现"应抵尽抵"
有关权威人士表示,从企业层面来说,"营改增"不是一个简单的价内价外税收核算的变化,一个财务的变化,而是企业的经营模式、内部管理、制度、合同法律和采购各个方面深层次的、综合性的影响和变化。
从宏观层面上看,"营改增"是在生产方式和产业结构等方面更好地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的政策体现,原来的营业税,实质上是政府在调控企业的行为,限制企业不能这么干,不能那么干;"营改增"后,税收制度变为更中性,企业可以选择长产业链经营模式,也可以选择搞专业化;可以选择分包,也可以选择主辅分离,企业更有自主权来决定自己的经营方式。
对于座谈会上提出的抵扣不足,税率变动等情况,这位人士表示,从"营改增"改革的方向来说,目前是处于一个过渡阶段,所以多档税率并存,加剧了增值税税制的复杂性;但今后的方向就是"应抵尽抵",包括不动产、金融、所有企业对外支付的,只要是上个环节的企业缴纳了增值税,下一个环节的企业就可以抵扣,这意味着大量的减税。增值税的一个主要目标就是解决重复征税,只要是进项税"应抵尽抵"了,这个税制也就合理了。
这位人士还指出,增值税的理念、运作机制和它对经济对企业的深层次影响都与营业税有很大不同,对增值税中间环节免税或给予低税率会增加整个社会成本,对整个产业链未必是好。因为行业之间互相有替代关系。比如,假设某行业增值税税率是6%,企业从该行业购买服务可以获得6%的抵扣,但是另一个可以提供类似服务的行业的税率是17%,那么企业就会从税率是17%的行业购买服务,因为这样可以获得更多的进项税额抵扣,从而导致影响市场对实行低税率的行业的正常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