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管理好的做到极致的点,都是在这上面吃过亏的。”在做审计的时候一个财务经理说。因为“历史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人们不会从历史的经验中吸取教训”。
同样,那些没经历被税务稽查连补带罚的,通常还是有侥幸心理,下面几个操作在汽车流通领域就比较常见。
壹
新车销售给企业然后迅速转售给个人。
河北某汽车经销商领导的车,奥迪A8,大几十万,开具发票给企业,企业抵扣进项税和入折旧费用,不到1年以2000元的价格转让给个人,被税务预警后,补税8万余元。
1.增值税问题;
2.企业所得税问题;
3.个人所得税问题。
再次提醒大家,《机动车发票使用办法》2021年5月1日实施,这个时候,税务机关就已经能够完整的掌握机动车:从生产出来(进口报关)到批发出去再到零售出去,再二手车领域流转每个环节的价格记录。
奥迪A8不到1年价值变成2000元,不仅偷了税还侮辱了税局系统和人员的智商。
贰
试驾车销售给企业(个人)时价格偏低。
按二手车交易市场开具的《二手车销售统一发票》价格进行纳税和记账,目的就是确认一部分损失,交缴纳增值税,账外再套取一些现金。
这种情况没得解释,直接连补带罚,罚的滞纳金很高,偷的税:就是税务的定期存款加上高额存款利息。
还在试驾车上打主意,太幼稚了。
叁
新车销售给股东,但股东不给钱。
这相当于,把钱给了股东一样,分红,涉及20%的个税,应收账款尽快清理。
但这个内容,不是税务通过系统能够筛查出来的。
肆
豪华车销售价格踩着130万的消费税线操作。
全国五大巡视组,翻过来,覆过去地查。“只用数据说话”,路虎品牌、保时捷中枪的比较多,掐指一算,2年了,敢问哪个踩着130万跳档开票的4S店没被稽查过。
服务费、装饰费,统统合并到车价里,哪怕3000元,过了130万就补税。
还有一个明显的问题:干嘛的服务费、做的什么装饰,价格会10几20多万呢?
但确实有躺枪的经销商,3000块钱的装饰,价格也确实尴尬,加上就过线,税务要求补税。这里有个资料,大家可以参考,但说的是购置税。
“如果买了一辆小汽车,并做了装饰,装饰费要不要缴纳车辆购置税?”该负责人举例说,小张买的小汽车,实际销售价格为20万元(不含增值税),此外做装饰花了5万元,这5万元的装饰费不是车辆购置税计税价格的组成部分,不用缴纳车辆购置税。
“如果没有做装饰,4S店将20万元的实际销售价格分解为车辆价格15万元、装饰费5万元,分别开具机动车销售统一发票和普通发票(或者不开发票),这5万元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装饰费,而是实际销售价格的组成部分,应予缴税。这种分解应税车辆实际销售价格分别开票或者不开票的行为,是违法行为。”
这两者本身就不大好界定。
实在是不知道消费税要不要应该一个道理。
伍
新车通过一道销售后做旧,出口骗税。
新车销售给汽车租赁公司,第一步在厂家混个大客户政策,第二步新车变成二手车,但新车还是新车,属于做旧,第三步出口骗取退税。
经历过朋友的公司被青岛海关追溯稽查,从新车开票到出口环节,不到3个月。
“税务总局、公安部、海关总署、中国人民银行在内的四部门联合预防和打击违反税收法规,采取以假报出口等欺骗手段,骗取国家出口退税款,数额较大的行为。”骗取出口退税,一直是税务严打对象。
本来是鼓励二手车出口,结果是用做旧的二手车出口,拿税务开心。
陆
购置税减半踩线,税务稽查2023年即将来袭。
“购置税减半的政策表明对单车价格不超过30万元的2.0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车,减半征收车辆购置税。”截止到22年12月31日。
这不用说了,和稽查豪华车消费税一个道理,会有一大波的企业,明年都会被税务稽查,税务放水,就是对公平经营的企业的不公平。
税务局查账查什么
1.查合同
查询双方签订合同的具体内容,从企业实际经营范围及需求出发,查看是否存在异常的交易情况;
2.查发票
看销售方开具的发票是否符合企业经营范围内业务购买方收取的发票是否是企业日常经营所需;
3.查上下游
查询上下游的账簿,购买方和销售方针对同一笔交易入账的经济业务内容是否一致;
4.查资金流
以结算方式为出发点,查询银行卡及现金的流向是否存在无真实资金流,或者资金流异常回流,以及双方的资金流不一致的情况。
还有要特别提醒各位老板一点:
1.在面对发票问题时,一定保证发票、业务、资金三流一致,提供一条完整真实的证据链,否则还是有可能会被认定存在问题。
2.税务出问题的时候和10年前不一样了,没人能平也没人敢平这个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