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招待费是每个企业都会涉及的费用,毕竟吃吃喝喝的大家都喜欢,但税务角度上看,企业化的1元钱的业务招待费,实际可能会是高达125%的代价。那么如何防范风险呢?小编和你一起来看看。
最大限度地合理运用扣除比例
《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四十三条规定,企业发生的与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业务招待费支出,按照发生额的60%扣除,但最高不得超过当年销售收入的5‰ 。
企业如何达到既能充分使用业务招待费的限额,又可以最大可能的减少纳税调整事项呢?
假设企业2016年销售(营业)收入为X,2016年业务招待费为Y,则2016 年允许税前扣除的业务招待费:Y×60%≤X×5‰
结论:只有在Y×60%=X×5‰的情况下,即Y=X×8.3‰,业务招待费在销售收入的8.3‰这个临界点时,企业才可能充分利用好上述政策。
所以需要先估算当期的销售收入测算出合适的业务招待费预算值。
当企业的实际业务招待费大于销售收入的8.3‰时,60%的扣除限额不能完全使用,超过销售收入的5‰的部分需要全部计税处理,即每支付1元业务招待费,需要付出125%的代价(超过部分全部调增,并且假设按25%的企业所得税税率算,就是125%的代价)。
当企业的实际业务招待费小于销售收入的8.3‰时,60%的限额可以充分利用,只将40%部分调增处理,即每支付1元业务招待费,只需付出110%的代价。(25%*40%=10%,10% 100%=110%)
小结一下
因为业务招待费反正无论如何都是要调增的,因此选择按销售收入的8.3‰,把代价降到最低的同时,最大程度利用发生额60%的扣除标准!
业务招待费税务稽查重点
1.混淆业务招待费与会议费用。(固定宾馆招待客人)
2.将出差途中发生的业务招待费记入差旅费用。
3.将业务招待费记入市场费用或其他支出。
4.用餐费发票冲费用,列入业务招待费以外的科目。(发票冲账的现象)
企业应针对上述稽查重点进行排查,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吧。
防范风险的具体方法:
1.企业应建立严格的内控制度
(1)应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对业务招待费、会务费等费用的支出应制定完善的内控制度。
(2)完善报销制度,应提供相关的证明材料,做到证明材料的充分性、有效性和真实性。
企业对所申报扣除费用额的真实性负有自我举证的责任,在主管税务机关要求提供证明材料的情况下,应能够提供证明真实性的足够的有效凭证或资料,否则,存在不得扣除的风险。
2.严格区分各类费用,规避涉税风险
企业财务人员在账务处理时,应全面了解相关费用发生的事实情况,并根据事实严格区分各类费用,并做出合理的财务处理,在每年汇算清缴时可以再次配合审计单位进行复审和复查,如发现问题应在税前全部纳税调整,以防止税务机关实施检查后进行处罚和加收滞纳金。
3.设置支出明细科目
在管理费用等科目下设置各种费用的二级明细科目,以防年终申报或在税务机关检查时对近似项目产生不必要的争议。
最后说两句
1.业务招待费的"最优发生额"为营业收入的8.3‰
2.业务招待费的税收筹划思路是下设独立核算的销售分支机构
3.业务招待费的税务风险在于混淆入账,找餐票冲费用
4.防范风险的最好方法是及时在汇算清缴时,把觉得风险大的业务招待费部分进行纳税调增,避免处罚和滞纳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