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洛阳市国税局新一批数据质量通报下发之后,孟津县国税局收入核算科税务人员薛元涛像往常一样开始了细致的核查工作。经逐条查询,他发现,有三条预警信息提示的内容和自己查询到的结果完全不一致。"是监控系统的预警提示出了问题,还是我查询到的结果不正常?"薛元涛不禁喃喃自语。
带着疑惑,他又格外仔细地查询了一遍,结果一样。于是,他在这几条提示后面写下了"查询无误,预警提示出错"的字样,准备上报市局。在统计相关信息时,他突然发现,这几条预警提示的内容竟然出奇的一致:都是"自查补税"产生的税款;都是提示"滞纳金",可查询到的却是"正税";都是预算科目和预算级次不一致。根据多年的工作经验,他确定,这绝对不是监控系统出错这么简单的事了。
他重新打开CTAIS,带着挖地三尺的决心,开始了又一轮查询。申报表、后台账簿、多缴抵税记录、滞纳金加收……一个个模块查询下来,薛元涛得到了一大堆混乱的信息。经过整理,他从中得出一个大概的结论:这些预警数据应该都是多缴抵税操作形成的。"可是,具体是怎么形成的?是操作人员操作有误还是税种核定有误?再或者,就是因为系统自身出了问题?"薛元涛头脑中冒出一连串疑问。
为了解开谜团,薛元涛打开了CTAIS模拟系统,将相关抵税操作进行了情景再现。整个过程走完,他顿时明白了是怎么回事:由于在进行抵税操作时,操作人员选择了将"正税"与"滞纳金"捆绑,所以系统自动先抵缴了滞纳金,所以前台只能查询到"正税"的开票记录。而监控系统从后台提取数据,所以才会出现后期查询到的记录与系统监控内容完全不相符的情况。
可是,这种操作到底算不算错误呢?按照惯例,都是应该先抵缴"正税"的。较真儿的薛元涛立即向洛阳市国税局收入核算科的业务骨干请教,被告知"这种操作虽然不常见,但是也没有错误"。
查询到这里,薛元涛才深深地舒了一口气。这时,虽然早已经过了下班时间,外面已经是万家灯火,薛元涛却倍感轻松。
独自走在回家的路上,薛元涛再一次告诉自己:数据核查工作是金税三期工程的基础,事关重大,绝不能放过一点儿疑点。只有基础打稳了,往后才能走得顺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