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22日,财政部出台了《关于加强中央预算单位政府采购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称今后原则上国内产业已经成熟的产品即不得再采购进口产品。通知要求,中央单位要带头实施政府采购支持节能环保、采购正版软件以及采购本国产品等政府采购政策。应该说,财政部发出通知,要求中央单位要带头采购国货,充满了保护国产自主品牌、遏制公务消费水平、实现节能、环保双赢的政策善意。特别是,中央单位堪称是地方政府部门的“带头大哥”,其政府采购行为,将会成为示范全国的“风向标”。那么中央单位如何才能当好采购国货的“带头大哥”。政府采购国货本该是一种习惯,有关部门多次发文强调这一采购常识又是为哪般?
中央单位要当好采购国货的“带头大哥”
财政部:中央单位带头实施采购本国产品等政策
据财政部网站消息,财政部日前发布《关于加强中央预算单位政府采购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通知指出,中央单位要继续带头实施政府采购支持节能环保、采购正版软件以及采购本国产品等政府采购政策。原则上国内产业已经成熟的产品不得采购进口产品。
中央单位要带头买国货 严禁配备超需求高档产品
财政部出台了“关于加强中央预算单位政府采购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称今后原则上国内产业已经成熟的产品即不得再采购进口产品。
财政部:中央单位禁配超需产品 不予支付资金
财政部今年拟制定政府采购本国产品管理办法
授权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
官方要求公车选国货:应对车轮腐败 鼓励自主发展
工信部于2月24日发布了《2012年度党政机关公务用车选用车型目录(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各界公开征求意见,截止时间为3月9日。这份名单最引人关注的是:在新的采购车型目录中,全部都是自主品牌车型,合资企业车型全部落选。
公务用车指向“实用国货” 自主品牌迎来机遇期
公车采购扶持“国货”引关注 一年消费上千亿(图)
调查显示:近九成人支持公车用自主品牌
中国中央国家机关政府集中采购十年节约资金逾百亿元
记者从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4月18日在京召开的中央国家机关2012年政府集中采购工作会议上获悉,自2002年政府采购法颁布以来,中央国家机关政府集中采购金额累计达907.26亿元,节约资金138.08亿元,资金平均节约率为13.21%。
去年政府采购规模过万亿 节约资金1500多亿元
财政部:2012年政府采购实施范围和规模力争“双拓宽”

部委带头采购国货本不必再提醒
显然,财政部不会无缘无故再次发文要求采购国货。笔者以为,以下原因促使财政部再次强调采购国货:其一,在当前经济增长放缓的背景下,据悉最近多省市频推大项目基建,不排除也有很多部委项目,这必然会有大量政府采购。此时强调部委带头采购国货,就是想让部委带头示范,让政府投资项目多用国货,以促进国内相关产业健康发展。
新华网评:为何要提醒"部委带头采购国货"
22日 ,财政部出台了“关于加强中央预算单位政府采购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称今后原则上国内产业已经成熟的产品即不得再采购进口产品。通知要求,中央单位要带头实施政府采购支持节能环保、采购正版软件以及采购本国产品等政府采购政策。对涉及节能产品和环境标志产品的招标采购项目,要在采购文件中明确优先采购和强制采购的措施,载明对投标产品的相关要求。(5月23《京华时报》)
带头购国货,中央单位应当模范
应该说,财政部发出通知,要求中央单位要带头采购国货,充满了保护国产自主品牌、遏制公务消费水平、实现节能、环保双赢的政策善意。特别是,中央单位堪称是地方政府部门的“带头大哥”,其政府采购行为,将会成为示范全国的“风向标”。因此,中央单位应勇于担当,不辱使命,当好采购国货的“带头大哥”。
政府采购理当“国货优先”
政府采购优先购买本国产品,是我国《政府采购法》明确规定的内容。然而,由于种种原因,这一规定不仅在实践中执行得不好,而且连规定本身的合理性都经常受到质疑。一些地方在政府采购方面,不仅没有给本国产品应有照顾,反而设定种种限制,有些明确写明只要进口产品,严重侵害了国内企业的利益。有观点认为,中国加入《WTO政府采购协定》是大势所趋,而采购国货的规定与该协定相悖,有贸易保护主义之嫌。
政府采购,勿轻国货
爱国不仅要爱在口头上,更要爱在行动上,政府采购买国货就是最好的爱国方式,购买国货就是支持民族企业,发展民族经济。但是一些地方为了自己的舒适和面子违规超购外国货,冷落的是民族工业,丢掉的是民族魂魄。
自主品牌不敌‘洋品牌‘政府采购应否眷顾国货?
我国政府采购市场的蛋糕正在快速增大,最近8年间,政府采购规模扩大了约80倍,采购范围也由最初单纯的货物类扩大到工程类和服务类。但与此同时,政府采购中出现的自主品牌不敌洋品牌的现象正在引起各方关注。
在五月16日召开的中欧政府采购研讨会上,商务部副部长于广洲透露,我国将于二○一○年十二月底以前,启动加入《政府采购协定》的谈判程序,并向WTO提交政府采购市场的开放清单。
公务车只买国货何尝不可
据央视报道,工信部日前发布《2012年度党政机关公务用车选用车型目录》并面向全社会征集意见。此次《目录》所列400多款车型全部为自主品牌车型;最受关注的汽柴油轿车分类中,排量均不超过1.8L,绝大部分为1.5L或1.6L小排量车型,仅有上汽、广汽、华晨等企业旗下的少量1.8L车型。对越野车车型则明确,排量小于等于2.5升,多功能乘用车小于等于2.4升。
政府采购怎样消除“国货歧视”?
采购公务车,要宝马更要"红旗"
网友:政府采购遏“洋”更需制“大”
政府采购遏“洋”更需制“大”
“洋货”好用,价格自然不菲。正所谓“鱼和熊掌不可兼得”,政府采购必然要做好质和价的选择题。政府机关采购物品的质量直接决定着行政质效,谁都不敢打“马虎眼”。采购方当然会“货比三家”,“物美价廉”再好不过,退而求其次,也只能是“质好价高”者胜出。目前,国内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足是普遍现象,产品质量难以保障,售后服务跟不上,采购部门虽钟情“国货”,但也只能望“货”兴叹,不得已忍痛割爱。俨然,“国货”身板不硬也是“崇洋风”盛行的个中缘由。
渊海钹:放眼政府采购,“洋风”正紧,“洋货”盛行,官车中“巡洋舰”寻常、“自由舰”难见,惠普、夏普等国外品牌占据着政府办公用品的半壁江山。财政部《通知》的出台,犹如为政府采购下了一道“中国锁”,有力遏制了“崇洋热”,对拉动内需,促进民族工业发展大有裨益。单从规范政府采购的层面上讲,因媚“洋”而遏“洋”,不乏为“应对之举”,但要根除媚洋“顽疾”,笔者认为,还得从“大”处着眼。
渊海钹:财政部《通知》的出台,将“国货当先”固化为政府采购原则,走出了支持“国产”,鼓励企业自主创新的坚实一步。但鼓掌且难鸣,“国货”应当自强。国产品牌应乘机作为,抓创新、保质量、重服务、树口碑,提升竞争硬实力,才能逐鹿竞争,被政府采购“相中”。国产品牌的发展,有着爱国群众的感情基础,政府扶持的政策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基础,可谓占据了天时、地利、人和, 在这大好时机下,若国内企业仍还做躺在怀中的“阿斗”,那就怪不得国民“崇洋媚外”了。从净化风气讲,政府若只注重遏“洋”之术,而忽视了“好大喜奢”的社会“诟病”医治,一纸文书,也很难正官风、肃政风、带民风。
正雨林风:中国技术已经相当发达,科学采购国货是明智决策。
玉兰花又开:这一做法的出台,我们也了解到了我们的政府正在向支持民族产业的一面倾斜。我个人认为这两种做法都没有绝对的错与对,但是要看具体的环境背景,现在是想民族产业倾斜的时候了。我们的政府在适当的时候采取了适当的做法,值得表扬一下。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