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事务所简介 | 业务领域 | 专家顾问团队 | 专家咨询 | 收费标准
  政策法规 | 诚聘英才 | 博睿财税讲堂 | 基础会员服务须知
最新公告:
站内检索: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财税期刊

中国房地产问题

2012-05-03 文章来源:洪平凡 信息提供: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本文为作者于2011年6月下旬在上海,无锡和北京一系列演讲和座谈主题“后危机时代世界经济面临的近忧与远虑” 中的节选。
  中国的房地产问题是人们迫切关心的一个重要问题。与通货膨胀问题相比,中国房地产的问题要复杂的多,而且目前很难找到妥善而有效的解决办法,也可能我过于悲观。
  中国房地产市场上最直观的问题是房价太高,上涨太快。以国际惯用的一些指标来衡量,如,房价与家庭收入比,房价与房租比,中国房价,特别是一些大城市的房价,明显超出了正常范围。
  例如,在发达国家,100平方米住房的价格一般是家庭平均可支配收入的3至5倍左右。在中国,是15倍,在北京更是超过20倍(图28)。
  房价过高,存在泡沫风险。一旦房地产泡沫破灭,很可能会引发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2008年发生的全球金融危机和“大衰退”正是由美国和一些欧洲国家房地产泡沫破灭引发的。
  房价过高还直接影响到民生和社会的稳定。中国一些大城市的房价之所以大幅度超过一般居民的购买力,其本身就反映了中国贫富之间存在巨大收入差距。更为严重的是,不断上涨的房价又进一步加深贫富差距:富人可以通过房价的大幅度升值来加速财富的积累,不断拉大他们与买不起房子的中低收入者的财富差距。按国际标准来衡量,中国目前贫富差距的程度已经超过了世界大多数国家,也超出了国际公认的可能会导致社会动荡的警戒线。如果任由房地产市场继续推动这种差距,不利于社会的稳定。
  房地产对宏观经济和民生的影响是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问题。中国政府也是基于同样的考虑出台了一系列调控政策,例如,控制房地产信贷,加强土地管理,增加保障房的建设,以及房地产税试点。但是,与其他国家不尽相同是,中国房地产还涉及到其它一些复杂因素,如,户藉问题,土地公有制,地方财政对房地产的高度依赖,以及由房地产滋生的特殊利益集团和腐败问题。这些复杂因素往往影响到房地产调控政策的效果。
  土地全民所有制,从理论上讲,本来应该是中国老百姓可以比其它国家更加平等地拥有住房的有利基础。但是,由于老百姓在民主参与地方政府决策中的“缺位”和一些地方政府在房地产市场的“越位”,现实中,全民所有制往往成了一些地方政府随意支配土地的有利条件,而土地真正的所有者们却无权保障自身的住房利益。
  增加保障房固然可以满足中低收入人群的住房需求,但是如果在城市规划中明显按地段来划分保障房和商品房(如,将保障房集中建在土地成本低但交通与公共服务都不便的地区),势必会强化不同收入阶层的社会差距。一些发达国家有益的经验是在同一商品楼中“随机”挑选一些由政府补贴的保障房,并且不在住户之间公开保障房与商品房的名单。
  房地产税是市场经济国家普遍征收的税种,它既能稳定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也能对调节贫富差距起到一定作用。例如,美国中、小学的费用绝大部分来自房地产税收。上海和重庆已经开始试行,其它城市早晚也会实行。但是,房地产税对防止房价泡沫是有限的:美国和欧洲都有成熟的房地产税,但仍然无法避免过去几年房地产泡沫的产生和破灭。
  要保证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保证其不对宏观经济稳定和社会公平带来负面影响,除了调控政策之外,还有待于经济、社会、和政治等体制上的不断改革,包括尽早取消户藉制度。
  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调控房价将一个长期的过程。
  假定中国能够将房子的平均价位控制在目前的水平,再假定,中国的居民收入能持续每年增长10%,那么要经过20年,中国的房价与收入的比率才能降到德国目前的水平(图29)。
 

关于本站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网站管理 | 微信管理 | 博睿讲堂管理
Copyright©2006-2022 河北博睿宏税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信息产业部备案/许可证编号:冀ICP备19003918号
冀公网安备13010202003509